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04,598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心理励志 > 人格天赋/潜能开发 > 高效學習者都在用的科學思維:從笛卡爾、達爾文、愛因斯坦等18位科學家,培養屬於天才的思考
高效學習者都在用的科學思維:從笛卡爾、達爾文、愛因斯坦等18位科學家,培養屬於天才的思考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高效學習者都在用的科學思維:從笛卡爾、達爾文、愛因斯坦等18位科學家,培養屬於天才的思考

作者:
出版社: 崧燁文化
出版日期: 2021-10-08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299.00
市场价格: RM45.48
本店售价: RM40.48
促销价: RM37.75
剩余时间: 请稍等, 正在载入中...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愛因斯坦小時候為什麼成績不好?
  ◎讓達爾文「叛逃」神學之門的契機是什麼?
  ◎諾貝爾獎得主丁肇中建中畢業,但也沒考上臺灣大學!

  從笛卡爾、達爾文、愛因斯坦等18位科學家,
  一步步探究屬於天才的思考。

  「物理之於數學,好比性愛之於手淫。」
  ──最頑皮的物理學天才理查·費曼


  ▪學生也許不能理解我想回答的內容,或者我所要考慮的更精確的東西,但是他們提出的與之有關的某個問題啟發了我,而僅靠自己是不容易得到這種啟示的。
  ▪普林斯論的天才教授們似乎有各種機會去做某些事情,但是不可能經常產生新思想。我相信在這樣的情形下,一種自疚和壓抑會折磨你,使你開始為自己的思想沒有任何新意而焦急,你感到什麼事情也沒做,什麼也想不出來。

  「富有懷疑態度,這對科學家是有利的。」
  ──顛覆神創論的演化論提出者達爾文


  ▪我從少年初期開始,就抱有極其強烈的願望,想把一切事物分門別類,歸納到某些一般的法則中去。所有這些錯綜複雜的因果關係,培養出我的一種耐心,使我能夠對任何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進行頑強的思考。
  ▪我對於別人的指示,並不輕易聽信,盲目遵從。我始終不變地努力保持自己思想的自由,其範圍可使我在一見到事實明顯地相反於我深愛的任何假說時,馬上就放棄這個假說(而且我對於每個專題,總是忍不住想要建立一個假說)。

  「知識是死的,而學校卻要為活人服務。」
  ──最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


  ▪在學校裡和生活中,工作的最重要的動機是在工作和工作的結果中的樂趣,以及對這些結果的社會價值的認識。
  ▪人們必須防止把習慣意義上的成功作為人生目標向年輕人宣傳。因為一個獲得成功的人從他人那裡所取得的,總是無可比擬地超過他對他們的貢獻。

  「即使已經發現有失敗的可能時,也應該繼續下去。」
  ──第一位獲諾貝爾獎的日本人湯川秀樹


  ▪絕不能說因為堅持己見就能作出貢獻,不管怎樣堅持己見仍舊未能作出貢獻的人也的確是有的。我認為,堅持己見確實是必要的條件,但它也確實不是充分的條件。
  ▪記憶力非常好、在學校成績優秀的人,出了校門之後,一向無所建樹,就是成為專家也未能做出什麼獨創成果的也大有人在。
  ▪理解事物的能力很強,但自己提不出獨創性觀點,這種類型的人也是司空見慣的,但是,記憶力和理解力是發揮創造性的必要基礎,這是人所共知的。

本書特色

  本書介紹了十八位偉大的科學家,為大師們做了簡單的分類,分別突出了學習過程中自身的努力、優秀老師的引導以及良好的成長環境,希望能為大家所借鑑。
 


作者介紹

編者簡介

姚建明


  長期從事教學和顧問工作,在國際學術期刊和報刊、媒體發表論文及評論一百餘篇,面向若干行業、與政府機構合作研究、案例開發及培訓工作。


目錄



第1章 學習模式借鑑之一——自己設計未來
1.1 離神越來越遠的巴夫洛夫
1.1.1 世界上第一位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1.1.2 能言善辯
1.1.3 巴夫洛夫:《給年輕人的一封信》
1.2 兩次諾貝爾獎得主鮑林
1.2.1 是物理學家還是生物學家
1.2.2 礦石迷
1.2.3《20世紀的科學怪傑——鮑林》一書的前言
1.3 倫琴從小就任性
1.3.1 世界上第一個諾貝爾物理學獎
1.3.2 勒令退學
1.3.3 倫琴:《科學家:名副其實的理想家》——就任符茲堡大學校長時的演講
1.4 受神話故事「引導」的克里克
1.4.1 DNA
1.4.2 「女人」真的存在嗎?
1.4.3 華生和克里克
1.5 大家「公認」的天才胚子薛丁格
1.5.1 量子力學第一人
1.5.2「老師,您真的相信嗎?」
1.5.3 薛丁格:《科學思想泛論》
1.6 讓「幻想」飛越空間的愛因斯坦
1.6.1 得到諾貝爾獎不是因為相對論
1.6.2 「你提出的問題經常使我心神不寧」
1.6.3 愛因斯坦:《培養獨立工作和獨立思考的人》

第2章 學習模式借鑑之二——明師指路
2.1 酷愛大自然的達爾文
2.1.1 適者生存
2.1.2 他「吃」蟲子
2.1.3 達爾文:《對我智力的評估》
2.2 受博士指導的國中生:玻恩
2.2.1 最早建立了量子力學體系
2.2.2 戀愛的失敗者
2.2.3 玻恩:《原子時代的發展及其本質》
2.3 與父親一同下班回家的費米
2.3.1 李政道、楊振寧的指導教授
2.3.2 哥哥的意外離去
2.3.3 馮·卡門:《波耳、費米、愛因斯坦印象》
2.4 近代科學的始祖笛卡兒
2.4.1 笛卡兒座標系
2.4.2 「我的小哲學家」
2.4.3 笛卡兒:《方法導論》
2.5 從不拘泥於教科書的費曼
2.5.1 「挑戰者」號失事的原因
2.5.2 「女人味的男人」
2.5.3 費曼:《教授的尊嚴》
2.6 師出名門的李政道
2.6.1 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
2.6.2 家裡人叫他「三糊塗」
2.6.3 李政道:《科學的發展——從古代中國到現在》

第3章 學習模式借鑑之三——肥沃的土壤
3.1 不斷與哥哥競爭的海森堡
3.1.1 「測不準原理」
3.1.2 「玩得很瀟灑,卻能輕易取得好成績」
3.1.3 海森堡:《物理學和哲學》第一章 老傳統和新傳統
3.2 一生都有朋友的波耳
3.2.1 哥本哈根學派
3.2.2 參加奧林匹克足球賽
3.2.3 波耳:《人類知識的統一性》
3.3「學,而後知不足」的丁肇中
3.3.1 丁粒子
3.3.2 「我要探索自然的奧祕!」
3.3.3 丁肇中:《應有格物致知精神》
3.4 興趣廣泛的奧斯特瓦爾德
3.4.1《物理化學》的創始人
3.4.2 從煙火到火箭
3.4.3 奧斯特瓦爾德:《我如何成了化學家》
3.5 首位獲得諾貝爾獎的日本人湯川秀樹
3.5.1 發現介子力
3.5.2 同學們叫他「權兵衛」
3.5.3 湯川秀樹:《科學家的創造性》
3.6 歷史永遠不會忘卻的科學家諾貝爾
3.6.1 艱難的成才之路
3.6.2 勇敢者的事業
3.6.3 流芳百世的遺願
3.6.4 諾貝爾:《關於設立諾貝爾獎的遺囑》——擬定時間為1895年11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