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494,701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文社科 > 人類學/民族學 > 你本來就該懷疑工作!人類學家教我們的生存反思(《為工作而活》+《原始富足》)
你本來就該懷疑工作!人類學家教我們的生存反思(《為工作而活》+《原始富足》)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你本來就該懷疑工作!人類學家教我們的生存反思(《為工作而活》+《原始富足》)

作者: 詹姆斯‧舒茲曼
出版社: 八旗文化
出版日期: 2022-01-19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1080.00
市场价格: RM164.29
本店售价: RM146.22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在為了工作而忘了生活的時代
若對工作早已產生懷疑,我們更需要人類學家的視野!
透過人類學家詹姆斯.舒茲曼套書:《為工作而活》、《原始富足》
反思從原始勞動到當代工作,「工作」在人類歷史上的意義
 
  人類學家詹姆斯.舒茲曼長年研究狩獵採集民族,他好奇的是,儘管原始社會物資匱乏,但人類祖先卻能悠閒過活,每週只要工作15小時;反觀現代社會空前富裕,人們卻經常加班到過勞,甚至害怕在未來被AI取代。為什麼會這樣?
 
  舒茲曼指出,工作不僅讓人們成為「適者」而生存下來,也形塑了人們對周遭世界的理解與互動方式。因此,要了解當前的工作方式,我們本來就該懷疑工作的定義與意義!
 
  透過探索工作在人類歷史上曾有多種不同的定義,舒茲曼邀請讀者拓展對於自身為何這樣工作、那樣生活的想像。在《原始富足》中,舒茲曼探討世上現存最古老民族「布希曼族」的工作模式與思維觀念;到了《為工作而活》,他則進一步比較狩獵採集、農業、工業與服務業所發展出來的工作觀及其之間的差異。這兩本書對於人類與工作的關係的深刻掌握與反思,都帶領我們思考:究竟是人類主宰工作、還是工作支配了生活?而我們對於工作,是否還能有更多元、更「非正常」的想像? 
 
  █全二冊內容介紹:
 
  《為工作而活:生存、勞動、追求幸福感,一部人類的工作大歷史》
 
  當工作成為個人義務、大量無意義的工作被發明出來,
  當你為了滿足社會的期待,為了忙碌而忙碌──
  究竟是人類主宰工作,還是工作支配了生活?
 
  跳脫傳統經濟學「工作即謀生」思維,全面解讀工作的意義
 
  ◆
 
  綜觀人類三十萬年的歷史,我們幾乎從來不曾像今天這樣,把工作看得如此重要。那麼,人類是從何時開始將工作視為生活的核心?
 
  在舒茲曼看來,我們的工作觀長期以來被經濟學家把持,始終圍繞著資源分配與生產力問題。但人類工作最原本的目的,是為了獲取維持生命所需的能量。隨著學會用火、務農到工廠林立,人們除了找到更省時、更有效率的工作方式,也開始確認工作的意義,並且得到滿足感。
 
  然而,自從一萬兩千年前的農業革命以來,城市規模迅速擴大、全球人口逐年增加,有限的資源再也無法滿足人類無窮的欲望,使得人們變得越來越忙碌,只為了追求工作所帶來的安全感。此外,我們的工作文化也越來越無法容忍不勞而獲的人,這不僅讓工作被視為每個人的社會責任,甚至導致大量無意義的工作因而被創造出來。
 
  由此可見,我們今天之所以把工作看的比狩獵採集祖先還要重要,就在於我們的工作模式與工作觀,隨著文明變革發生了多次改變。本書結合人類學、考古學、生物學、物理學和經濟學等多學科的觀點,從人類誕生一路談到AI時代,解讀不同時代驅使人類工作的動力。在人們似乎甘願為工作而活的時代,本書提出忠告,唯有看見工作在人類歷史上曾有如此不同的定義,我們才能不受限地為自己的生活做出更人性的選擇。
 
  《原始富足:布希曼族的生存之道,以及他們能教給我們什麼?》
 
  當今天台灣人每週得拚命工作40小時,
  非洲的布希曼人卻只要工作15小時,就能過著富足、永續的生活──
  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以人類學之眼,重新思考當代世界對於財富、工作及成功的定義
 
  ◆
  
  在過去長達四萬年的歷史中,非洲南部的布希曼人透過獵捕跳兔和劍羚,採集馬拉瑪豆和曼傑提果,每週只需勞動15個小時就能攝取到足夠的營養。在全世界最乾燥、最貧瘠、最不宜人居的沙漠中,布希曼人透過獨特的生活模式與思維,藉由滿足極少的物質需求,過上優渥的生活。
 
  本書作者詹姆斯.舒茲曼在橫跨納米比亞、波札那兩國的喀拉哈里沙漠,與布希曼人共同生活長達25年。在布希曼人身上,他看到現存最古老的人類民族憑藉著對於環境的充分信賴、對獵物的同理、「專注當下」的經濟與時間觀念、絕對平等的社會組織,以及羞辱獵人、禮物交換等獨特習俗,早就發展出了一套穩定且永續的富足生活。
 
  但在歐洲勢力進入非洲之後,農業、金錢經濟、觀光業的入侵破壞了布希曼人的傳統生活與文化。當狩獵式微,廉價的糖與碳水化合物成為主食,大量的布希曼人甚至染上了糖尿病。然而,儘管生活貧窮,他們有些人仍靠採及過活,現在的他們一腳踩在沙漠,一腳踩在現代社會。
 
  在本書中,舒茲曼不僅呈現了對於布希曼人的生命態度與生活模式的第一手報導,更詳述他們與西方殖民勢力、其他少數民族、現代經濟及國家體制之間的矛盾,藉此進一步反思人類文明的起源、原始與進步的辯證、以及西方對於私有財產與平等議題的看法。當「現代富足」並未帶來解放,休閒變成一種需要奮力爭取的權利時,本書是一部重新審視人類文明的著作。或許,文明得以永續發展的條件,就藏在布希曼社會之中。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詹姆斯.舒茲曼(James Suzman)
 
  1970年生於南非。在蘇格蘭聖安德魯斯大學(St. Andrews University)攻讀人類學學位期間,帶著滿腔的冒險精神離開家鄉,來到非洲南部波札那的喀拉哈里沙漠,擔任布希曼族發展計畫的志工。1996年,舒茲曼取得愛丁堡大學(Edinburgh University)社會人類學的博士學位後,就在喀拉哈里沙漠與布希曼族共同生活和工作,更以他的庫恩語名字「昆塔」為人所知,至今依然埋首於布希曼族的世界之中。
 
  2001至2004年間,舒茲曼獲頒劍橋大學非洲研究的斯穆茲聯邦研究基金(Smuts Commonwealth Fellowship)。2007年,加入全球最大鑽石供應商戴比爾斯集團(De Beers Group of Companies),擔任公共事務的全球統籌。2013年起,舒茲曼全職投入喀拉哈里議題研究,並以英國劍橋為基地,成立人類學智庫「人類」(Anthropos)。
 
  著有《為工作而活》、《原始富足》(八旗出版),多篇文章散見於《紐約時報》、《觀察家報》、《衛報》、《新政治家》和《獨立報》。
 
譯者簡介
 
葉品岑(《為工作而活》譯者)
 
  哥倫比亞大學東亞語言與文化系碩士。專職翻譯。譯有《為工作而活》、《被隱藏的眾神》、《我的應許地》、《古蘭似海》(以上為八旗出版)、《午夜的佩拉皇宮》、《時光的製圖學》、《老到可以死》等。
 
黃楷君(《為工作而活》譯者)
 
  政大阿拉伯語文學系、廣播電視學系畢業,曾任出版社編輯,現為文字工作者、書籍譯者。譯有《漁的大歷史》、《原始富足》、《穆罕默德》(以上為八旗出版)、《手寫時代》、《福爾摩沙.美麗之島》(合譯)、《時光出土》、《征服的時代》、《深入絕境》等書,及合著《吹過島嶼的歌》、撰述《台灣,世界的答案》。


目錄

《為工作而活:生存、勞動、追求幸福感,一部人類的工作大歷史》
 
推薦序 工作在人生的意義/詹宏志
序 言 經濟問題是人類最大的難題嗎?
 
第一部 工作的起源 
第 一 章 活著就是要做工
第 二 章 遊手好閒的人和忙碌的鳥
第 三 章 工具和技術
第 四 章 火的其他贈禮
 
第二部 環境的庇佑
第 五 章 原始富足的社會
第 六 章 非洲森林裡的幽靈
 
第三部 田間裡的勞苦
第 七 章 跳下懸崖的考古學家
第 八 章 盛宴與饑荒
第 九 章 時間就是金錢
第 十 章 機器問世
 
第四部 城市生物
第 十一 章 萬家燈火
第 十二 章 無限抱負之病
第 十三 章 頂尖人才
第 十四 章 一名上班族之死
第 十五 章 新疾病
 
結 論
 
謝 辭
注 釋
 
《原始富足:布希曼族的生存之道,以及他們能教給我們什麼?》
 
推薦序(一)好久不見的老朋友──布希曼人/宋世祥
推薦序(二)在採集的地景裡,重新思索「台灣安全、人民有錢」/洪伯邑
 
作者的話
關於人名與搭嘴音
地圖
 
第一章 努力工作的報酬
第二章 母親之丘
第三章 海灘上的紛爭
第四章 白人殖民的野心
第五章 活在當下
第六章 文明之路
第七章 空心樹
第八章 強食物
第九章 獵象之旅
第十章 當箭飛越尖峰角
第十一章 神的禮物
第十二章 狩獵與同理心
第十三章 妒忌、羞辱與平等
第十四章 當獅子變得危險
第十五章 恐懼與農耕
第十六章 牛之鄉
第十七章 瘋狂的上帝
第十八章 應許之地
 
延伸閱讀
謝詞
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