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470,376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文社科 > 傳播/媒體識讀 > 傳承與創新:中華傳播研究40年
傳承與創新:中華傳播研究40年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傳承與創新:中華傳播研究40年

作者:
出版社: 香港中文大學
出版日期: 2021-11-0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市场价格: RM172.65
本店售价: RM153.66
用户评价: comment rank 5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自1977年施拉姆教授(Wilbur Schramm)到香港中文大學任教算起,香港的傳播研究已走過四十餘載。在此期間,中國大陸與台灣學者對華文傳播現象的研究也有了長足進步。中華傳播研究與學科發展究竟取得了哪些值得傳承的成果?在傳播理論與研究方法上,有哪些令人矚目的突破與創新,未來又有什麼需要改進的問題?到底是否存在所謂「中華特色的傳播研究」,抑或中華傳播研究僅是全球學術的有機組成部分?
 
  本書從全球的角度審視中華傳播研究,並總結不同地區、不同領域傳播學的發展脈絡,探討如何提高傳播研究的理論水平及加強研究方法。本書不但結合知識社會學及相關學科來反思過去的研究成果,更探討特定的焦點問題,如數據與理論的關係、概念及方法的應用與改進、學術本土化與全球化之張力等。
 
好評推薦
 
  本書涵蓋的範圍遍及媒體傳播研究的不同領域,作者為兩岸三地各個次領域的權威。對於任何希望一窺華人傳播研究貢獻與最新進展的讀者而言,本書都將會是重要的依據。——汪琪(台灣政治大學傳播學院榮休教授)
 
  本書是兩岸三地華人學者對中華傳播研究的共同反思,既有資深學者從宏觀角度回顧傳播學如何引入華人社會,也包括了青年學者對傳播學前沿發展的細緻梳理,真正體現了學科的「傳承」與「創新」,對新聞傳播學研究者而言極具參考意義。——蘇鑰機(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

 


作者介紹

編者簡介
 
李立峯
 
  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兼院長。專研新聞學研究、政治傳播、公眾輿論與公共話語、媒體與社會運動、文化價值觀變遷等。
 
黃煜
 
  香港浸會大學傳理與影視學院教授兼院長。專研新聞與媒體表現、傳播政治經濟學等。


目錄

序一 xi
汪琪
序二 xix
朱立
導言 xxv
李立峯、黃煜
第一部分中華傳播研究的40 年發展
1 視點與溝通:華人社會傳媒研究與西方主流學術的對話 3
李金銓
2 中國傳播學的不惑之惑——寫在傳播學引入中國40年之際 27
張國良
3 從比較視角看中華傳播的研究與創新 45
陳韜文
第二部分兩岸三地的傳播研究
4 施拉姆與中國傳播研究:文化冷戰與現代化共識 71
劉海龍
5 中國傳播學的老故事與新進路:學科化探索與知識型轉換 97
胡翼青、張婧妍
6 台灣傳播學術研究30 年變貌:以1987–2017 年學術期刊為例 115
蘇蘅
7 尋找普遍意義:香港傳播研究的經驗和貢獻 145
李立峯
第三部分傳播學不同分支領域的發展和創新
8 再思華人社會組織傳播學的在地發展與實踐 167
秦琍琍
9 「馴化」媒介社會學:理論旅行、文化中間人與在地學術實踐 199
李紅濤、黃順銘
10 發展傳播理論與「中國式」發展之間的張力——
基於中國西南少數民族地區三個研究案例的討論 231
郭建斌、姚靜
11 中國互聯網治理研究的學術邏輯與範式流變——基於CNKI數據庫的文獻考察 255
徐敬宏、侯偉鵬、郭婧玉、楊波
12 中國大陸互聯網研究的「跨學科」迷思:規訓與突破 277
曹小傑、李新
13 流行文化研究的若干新趨勢 295
朱麗麗、蔡竺言
14 新聞專業主義的理想與現實(1997–2020)——中國大陸研究的回顧 313
王海燕
15 中國大陸健康傳播研究(2004–2015):12年再回顧 333
韓綱、張迪、胡宏超
16 香港政治傳播研究40載:歷史脈絡與邏輯演進 361
徐來、黃煜
第四部分華人傳播未來方向的展望
17 從邊陲到主流的一條自然路徑:華人計算傳播學者的參與和體驗 399
張倫、彭泰權、王成軍、梁海、祝建華
作者簡介 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