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72,099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饮食 > 饮食文化 > 吃,為什麼重要?從餐廳、食譜到美食、品味,人與飲食的對話
吃,為什麼重要?從餐廳、食譜到美食、品味,人與飲食的對話
上一张
吃,為什麼重要?從餐廳、食譜到美食、品味,人與飲食的對話
下一张
prev next

吃,為什麼重要?從餐廳、食譜到美食、品味,人與飲食的對話

作者: 亞當.高普尼克
出版社: 馬可孛羅
出版日期: 2013-08-08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420.00
市场价格: RM63.89
本店售价: RM56.86
促销价: RM56.22
剩余时间: 请稍等, 正在载入中...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手上拿的是星巴克還是超商咖啡,為什麼重要?
紅酒好不好喝究竟是酒標暗示的?還是舌頭告訴你的?
蜜糖土司融化在嘴裡,還可以把你哄進什麼樣的幻覺裡?

  『愛吃」和「懂吃」只有一線之隔:
  你是什麼樣的人,端看你對飲食的看法
  紐約客專欄作家、才氣縱橫的風格生活評論家Adam Gopnik
  遊走美食、品味與文化,帶你什麼都嚐一嚐!

  曾幾何時,我們如此在乎「吃」這件事?為了拍照分享,為了附庸風雅;從一定要見識的名廚,到一定要朝聖的餐廳,最終只想得到那一口仿如置身天堂的味覺,但我們是否因此更接近用餐的真正意義?吃,究竟為什麼重要?

  紐約客雜誌專欄作家亞當.高普尼號稱世界最頂級食客,他對吃的幽默詮釋,將讓你垂涎三尺又會心一笑,宛如一席飽足的盛宴!從餐廳如何燉煮出吃的文化聊起,接續一道道雜炊而出的潮流品味與爭議,乃至於由食材、香料拌炒而成的廚事趣聞──在飲食文化蓬勃的當代總結你我生活的全貌,最後將飲食的焦點轉回「人」的層次。

  「食物被吞進肚裡,也留在我們心裡。」本書對我們的口腹之慾提出一個嶄新的探問──我們為何而吃?當吃變得更時尚,當食物被品味隱喻,與人的關係也漸行漸遠。在我們虔誠崇拜美食的同時,作者讓我們想起一個悠久的真理──「吃」,構成了人與人的關係,也構成了我們自身的定義。

  餐廳之必要──
  餐廳的存在是為了拐女人上床;食譜的存在是為了把男人拐回家。
  餐廳的美妙在於勞動的跡象一概被抹去,因而讓人感覺一種幸福,從此一再尋覓。
  食欲,人類動物性的一面,因為餐廳變得精緻和文明。我們接納欲望,並把它馴化為品味。
  餐廳是偷窺和營造神祕的地方,提醒我們,在自己之外還有不一樣的生活及欲望存在。

  品味之必要──
  讓自己變得有品味的最佳方法,就是模仿在社會上比你優越的人的好品味。
  品味意謂把飲食升格為人文活動:我們從舌尖上感受到的,比不上我們腦袋裡相信的。
  所有的品味都是後天養成的。「精心養成」的味覺被化為菜單上的一個選擇。
  炫耀性消費必須是「展現奢華的同時,帶著簡樸的偽裝」。重點不在消費,而在炫耀。
  品位攸關地位和象徵:我們沒法用「吃得多」來凸顯自已,只能用「吃得好」來凸顯自己。

  餐酒之必要──
  處在痛苦之中的人必定會把心思轉向餐桌,我們付錢來實現幻想。
  當吃突然和罪惡脫鉤後,「奢華」忽然看起來像是生活該有的樣子。
  以甜點來結束餐點的演化根據,據說起源於我們的人猿祖先;他們飯後也會來一根香蕉。
  紅酒給我們一個讓酒精帶來快樂的理由:品酒把這個需求文明化了。

  如果你也好奇以下的事……別錯過這本書──
  吃魚還是吃雞?吃紅肉還是不吃?吃素真的夠高檔嗎?
  要吃在地料理好?還是分子料理好?
  為什麼排隊的餐廳比較好吃?為什麼要花一百多元買一杯咖啡?
  我們渴望甜點是因為基因,還是想向有錢人靠攏?
  少了評比和辭藻,我們還能「品酒」嗎?

作者簡介

亞當.高普尼克Adam Gopnik

  自一九八六年起為《紐約客》撰寫文章,他為雜誌所寫的文章曾獲得國家雜誌獎的雜論及批評項目,也曾經獲得喬治.波克獎(George Porker Award)的雜誌報導項目。本書為專欄文章的延伸和集結,內容包含歷史文化面的探討加上個人經驗及評論。他定期在加拿大廣播公司主持節目,也撰寫前兩版的《大英百科全書》中關於美國文化的文章。一九九五至二○○○年期間,高普尼克住在巴黎,當地的《世界報》介紹他是「才氣縱橫的伏爾泰風格法國生活評論家」。著作有《巴黎到月球》(馬可孛羅出版)。目前他和太太瑪莎及兩個小孩路克及奧莉薇雅住在紐約。

譯者簡介

廖婉如

  輔仁大學應用心理學系畢業,紐約大學教育心理學碩士。曾任技術學院講師,現為自由譯者。譯有《巴黎藍帶廚藝學校日記》、《義大利麵幾何學》、《紐約的窗景,我的故事》、《廚房裡的身影》、《巴黎.異想》等多本譯作。


目錄

推薦序:吃,是種與想像有關的文化∕張國立
開胃小點:食物問題

第一部 入席
1. 誰發明餐廳?
2. 食譜是什麼?
3. 電郵致伊莉莎白.潘奈爾:鯷魚、培根、羔羊

第二部 點菜
4 品味是怎麼來的?
5 電郵致伊莉莎白.潘奈爾:羔羊肉、番紅花、肉桂
6 葷或素?
7 電郵致伊莉莎白.潘奈爾:雞、布丁、狗
8 近或遠?
9 電郵致伊莉莎白.潘奈爾:鹽、豬肉、芥末

第三部 餐桌上的談話
10 酒後吐真言
11 電郵致伊莉莎白.潘奈爾:馬鈴薯、牛排、空氣
12 我們在書寫食物時到底寫的是什麼?
13 當我們想像食物時我們在想像什麼?
14電郵致伊莉莎白.潘奈爾:米、牛奶、糖

第四部 離開餐桌
15 又回到巴黎
16 電郵致伊莉莎白.潘奈爾:鮭魚、青花菜、悔悟
17 尾聲
18 最後一封電郵致伊莉莎白.潘尼爾

回家路上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