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83,363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文社科 > 社会议题 > 討海魂:13種即將消失的捕魚技法,找尋人海共存之道
討海魂:13種即將消失的捕魚技法,找尋人海共存之道
上一张
討海魂:13種即將消失的捕魚技法,找尋人海共存之道
下一张
prev next

討海魂:13種即將消失的捕魚技法,找尋人海共存之道

作者: 行人文化實驗室企畫
出版社: 行人
出版日期: 2015-07-25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630.00
市场价格: RM95.83
本店售价: RM85.29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壯麗的海洋切面,氣魄的漁人討海哲學,
再現福爾摩沙的海男技藝!
  
  台灣12位國寶級捕魚達人的生命歷練
  身為島嶼公民必修的自然倫理學分
  別於「漁工業」的大型機具戰法
  這是屬於男人與海的“定孤枝”氣魄
  更是與海洋共生共存的智慧 
  
  你以為如常的海景,卻是漁人搏命演出的詩句。
  漁人歷經風浪的手展示著大海拍打過的生命故事,
  我們轉化以圖文記錄下那些寶貴的傳統技法。
  身為台灣海洋島嶼的一員,他們用身體去搏鬥、每日在戰浪中討生活。
  大海教導了他們大自然沒有說出口的生存之道,
  透過漁男見識大海的經歷和風景,
  提供身為海洋居民的我們,一條更接近己身生活小島的美麗途徑。
  
  行人團隊於2014年開始企劃,並陸續收集調查台灣各地傳統漁法的相關資料。一經深入採輯發現,各地對於沿海漁村地區、以及其捕魚技法的相關記錄,資訊非常缺乏。此外,在漁村人口流向都市,捕魚技法無人傳承之下,許多漁法可能在五至十年內面臨失傳的困境。因此,我們希望藉由這本書,把這些精彩但即將消失的漁法細緻地呈現給所有讀者。
  
  費時一年,動員15位工作人員,踏遍台灣及離島
  
  行人團隊邀請三位優秀的撰稿文字者、四位攝影師、一位插畫家,全組動員15位工作人員,前前後後,共計費時一年。團隊拍攝採訪期間,每天清晨即起,摸黑中就算暈船也要跟著漁人出海。多個月下來,每場的採訪不離風吹浪打,太陽無情的照曬,更從行人曬黑的身影下,不言而喻看見我們的努力。一切只為直搗海洋的最前線,收錄最令人動容的漁人群相和故事。
  
  本書以台灣海域地形為本書架構,將採輯區塊分為:東海岸、西海岸、離島。工作人員一一至各點田野踏查,拜訪在地文史工作室及耆老,再視當地潮汐環境和漁汛期,挑選出傳統漁法及漁人。比如:在東海岸金山的蹦火仔,盧秀雄以炫麗的技法點亮海上夜景,引起萬魚爭相跳躍的魔幻場景;花蓮秀姑巒溪的三角網,是阿美族代代相傳的傳統技法,陳耀忠以不過漁和美麗的歌聲感謝天地海的虔誠之心;台東的鏢旗魚,斷指船長陳永福,僅憑一把二十公斤鏢叉與等身大的旗魚進行一場榮譽的對決。西海岸,芳苑海牛採蚵的李福相,透過海牛下田展現漁人對工法的智慧和漁村風光;苗栗幾乎絕跡的牽罟,靠眾人其心拉網,齊力互助的漁村心意。離島,澎湖石滬法,是世代居民遵循海法,合力修護大海最美的古蹟而造就的甜美魚穫;蘭嶼神秘的拼板舟,可見海洋民族力與美的結合,不能言說的捕魚祕密,展現敬大海的心……透過達人終其一生奉獻給大海的生命哲理和視野,以神乎其技的傳統漁法,展現漁人打魚的勃發英姿。
  
  《討海魂》是行人團隊送給台灣讀者的一份海洋大禮
  
  雖然我們的生活環境被海洋圍繞,但大部份的人對海洋了解甚少。行人希望藉著出版《討海魂》一書,帶著大家回到問題的原點。透過這些漁人一生與海共存共榮、簡單而不過漁的傳統捕魚技法,帶出人與海的相處哲學。或許這些生活簡單、終日與海搏鬥的漁人,能為我們指出一種未來。
  
  ––關注海洋.滿儎推薦––
  周文欽|《蹦火》紀錄片導演
  柯金源|紀錄片工作者
  曾芷玲|蚵寮漁村小搖滾幕後推手
  黃惠玲|udntv藝想世界節目製作人
  廖鴻基|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創辦人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企畫團隊––行人文化實驗室


  通常我們是一間出版社,但更常我們在做一些實驗,例如,假裝我們也是作者。

 用打群架的方式,找到一個目標對象(議題/主題),再找來一群堅強的夥伴(採訪/攝影/設計......),我們不被時間牽著鼻子走(所以不是定期出刊),我們只在乎打一場有把握的勝戰。為議題/主題找到新的觀點、思考方式、甚至是讓它延續與存在的可能。

採訪團隊

  李偉麟、王妃靚、駱亭伶


攝影團隊

  翁子恆、王文彥、林永杰、陳志勤


插畫協力

  葉振宇


翻譯協力

  張馨濤、James Donnelly Friesen


目錄

【編輯室報告】

【東海岸】
台東成功鎮 鏢旗魚 陳永福
下輩子還要跟旗魚對決
鏢魚是沒有休息的,連吃飯時眼睛都是盯著海面,而不是低頭看要吃什麼菜。「菜挾一挾,就邊扒飯邊看有沒有魚浮出海面,常常看到有魚,飯碗就趕緊扔下。
 
花蓮秀姑巒溪出海口 三角網 陳耀忠
以「頂浪魂」立命的阿美族廚神
那個過程中,我只聽見我媽媽一直哭、一直叫著我,『啊,我的孩子』,一直叫著我的名字。我原本想著,我今天應該會死在這裡了,是因為我媽媽一直叫我,讓我的意志力更強。
 
宜蘭南方澳 釣棹(艚)仔 洪武軍
與大海車拚的海上大法師
靠著漂流的竹筏討生活,每一次出海都是跟大海博鬥,洪武軍經常拿繩子把自己跟船綁在一起,以免遇到大風浪被捲到海裡,「沒死掉就等於是撿到這條命。我現在能夠在這裡跟你們吃上一頓飯,那是很不簡單的,是在海上死無去(台語),才可以回來。」
 
金山礦港 蹦火仔 盧秀雄
我是討海大學畢業的
有一次,海腳們趁著空檔在船上補眠,結果睡在甲板上的人不小心踢到水的開關,水就一直流入磺石桶裡,最後乙炔氣體爆炸,有人就被震彈到海裡去,連遺體都找不到。
 
【西海岸】
彰化芳苑 海牛採蚵 李福相
下輩子不想再討海
為了抓緊退潮的時間下蚵田,李福相經常半夜起床觀察潮水,有時凌晨一點多出門做事,到早上十點多才回到家。那時沒有路燈,都是在黑夜中摸著路旁的竹子找路。在蚵收成的季節,更是忙得不可開交,不僅天亮要採收,半夜也在採收,那麼大的蚵田,可是用了一萬斤以上的竹子插出來的蚵枝。
 
苗栗大山 牽罟 陳水旺
牽罟是一生永遠的牽引
牽罟是近海作業,船出海後離岸差不多一、二百公尺左右的距離,船上的人如果不小心落水,立刻就會被拉起來,不會有危險。危險性比較高的時候,不是出海,反而是回航,陳水旺說,「回來才是知輸贏。」
 
高雄汕尾 櫓魚栽 吳寶次
看海的漁人 看懂的海海人生
「每個掠魚的都會有自己的發明啊,一發現有不妥當的所在、冒險的代誌,就要想辦法解決。」他描述自己曾遇過船身破洞進水隨即水淹高過一人的險境,「如果那時候沒有想辦法、沒有妥當,船就沉了。我也是犯過好幾次的恐怖。所以說機械的問題最重要,犯險的時候比天氣問題還嚴重。」
 
屏東旭海村 八卦網 姚金龍
最重要的事情  就是輕輕的就好
討生活那些事都是輕輕的而已,哪有很重。最重要的就是輕輕的事情如果比較多、那我就比較快活。要不然我平常捕魚已經用那麼多腦筋了。生活就是趣味、好玩、歡喜。就是這樣而已。
 
【離島】
馬祖北竿 打樁漁法 黃鵬武
海上事,識不完
一般人打漁都會想用最短時間抓更多魚,不想付出勞力但想賺很多錢。但我不會這想,不是說我不在乎花多少力氣、得到什麼,而是我滿腦子都在想要怎麼把事情做好。
 
澎湖吉貝 石滬(&抱墩)漁法 柯進多
石滬是我最初的捕魚老師
放一顆石頭要同時思考下一顆石頭能不能插得進來,就跟下棋一樣,每一步都要留後路。有時候石頭不夠,還需立即下判斷,把直角轉彎的地方改成斜角才行。石滬達人柯爸自謙從小學起,學了十幾年,一直到二十幾歲才真正掌握訣竅。
 
綠島公館 鰹竿釣 田亦生  
把人生的選擇做到最出色
跟大海搏鬥要有毅力,不是一整天都有魚釣,魚不吃餌的時候,你要怎麼忍耐到那個程度,你不等到潮流過去,就抓不到魚。在海上,要耐得住大太陽,要耐得住餓肚子。
 
蘭嶼東清部落 拼板舟 黃杜混
海上的不老戰士
釣鬼頭刀魚一定要小心,如果釣到的魚力氣太大,就把魚線割斷,不然會像傳說裡的族人,一路被拖行到菲律賓去,無法回家。
 
【附錄】
「當繒」──從八斗子漁撈特色,看傳統漁法的衰微 
許焜山(八斗子漁村文物館籌備處)
 
【特別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