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82,941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购买过此商品的人还购买过

野徑

野徑

RM34.20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小说 > 文学研究 > 從文化冷戰到冷戰文化:《今日世界》的文學傳播與文化政治
從文化冷戰到冷戰文化:《今日世界》的文學傳播與文化政治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從文化冷戰到冷戰文化:《今日世界》的文學傳播與文化政治

作者: 單德興
出版社: 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2022-05-18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300.00
市场价格: RM45.64
本店售价: RM40.62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您可能也会喜欢下列商品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冷戰時期美國為扼阻蘇聯為首的共產主義集團擴張,在華文世界遂行文化外交任務,香港與臺灣的美國新聞處密切合作,在各項出版品中,最深入華人世界日常生活的便是《今日世界》雜誌。

  本書先以宏觀視野勾勒文化冷戰的背景,說明此雜誌的緣起緣滅,再以微觀角度進行個案研究,析論余光中的《今日世界》專欄散文及重要主題,探討該雜誌如何呈現離散文人張愛玲,尤其《秧歌》的連載與譯者張愛玲的角色,呈現其如何向華文世界傳播美國文學,當時華文世界名家林以亮、吳魯芹、夏濟安、思果、葉維廉、劉紹銘等均參與其事。

  本書既回顧作者早年的閱讀經驗,也反思同代人的共同記憶,力求從文學與文化研究的角度,銘刻與再現美國的文化冷戰及其所形塑的冷戰文化。除了文本細節的再現與分析,並附錄刊登時的書目與版本資料,以便讀者按圖索驥。當今「新冷戰」似已成形,回顧冷戰時期的文化外交或可提供若干借鑑,此即「從今日世界看《今日世界》」的文化(∕)政治意義之所在。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臺灣大學外文研究所博士(比較文學),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特聘研究員,曾任歐美研究所所長、《歐美研究》季刊主編、國科會外文學門召集人、中華民國英美文學學會理事長、中華民國比較文學學會理事長,曾獲第六屆梁實秋文學獎譯文組首獎、第三十屆金鼎獎最佳翻譯人獎、國科會外文學門傑出研究獎(三次)、第五十四屆教育部學術獎、政治大學一○五學年度傑出校友、科技部一○八年度傑出特約研究員獎。著有評論集《銘刻與再現》、《反動與重演》、《翻譯與脈絡》、《越界與創新》、《薩依德在台灣》、《翻譯與評介》、《跨界思維與在地實踐》、《翻譯家余光中》、《訪談的技藝》;訪談集《對話與交流》、《與智者為伍》、《卻顧所來徑》、《擺渡人語》;譯作《寫實主義論》、《英美名作家訪談錄》、《近代美國理論》、《美國夢的挑戰》、《知識分子論》、《禪的智慧》、《格理弗遊記》、《權力、政治與文化》等。研究領域包括英美文學、比較文學、翻譯研究、文化研究。


目錄

緒    論:文化冷戰與冷戰文化    
一、往事並不如煙,如何反思再現? 1
二、從文化冷戰到冷戰文化 7
三、本書概要 13
四、結語:既一時一地又跨越時空    19

第一章    美國即世界?:《今日世界》的緣起緣滅          
一、前言 25
二、宏觀篇:《今日世界》的緣起與特色    27
三、微觀篇:以狂飆的一九六八年為例 34
四、事過境遷:《今日世界》的緣滅    43

第二章    青青邊愁‧鬱鬱文思:析論余光中的《今日世界》
專欄散文    
一、臨界香港 47
二、書寫香港《今日世界》專欄散文 52
三、從「詩餘」到詩文並重 59
四、特色與關懷 62
五、結語:一段豐美的插曲 86

第三章    冷戰‧離散‧文人:《今日世界》中的張愛玲    
一、三訪因緣:張愛玲的香港時期 97
二、《今日世界》中的小說家張愛玲及《秧歌》 107
三、《今日世界》中有關張愛玲的評論 122
四、結語:以文字創作為家的離散文人 147

第四章    冷戰‧文學‧傳播:《今日世界》與美國文學
在華文世界的傳播
一、《今日世界》的出現與目標    167
二、《今日世界》與美國文學的多元呈現    170
三、結語:潤物無聲的文化效應 212

結  論:從今日世界看《今日世界》 223
出處 231
後記 233
索引 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