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82,941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文社科 > 歷史 >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十五講(二版)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十五講(二版)
上一张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十五講(二版)
下一张
prev next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十五講(二版)

作者: 王丹
出版社: 聯經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 2016-06-17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350.00
市场价格: RM53.24
本店售价: RM47.38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1989年6月4日天安門事件,站了起來的王丹,一直沒有低頭。
23年後,王丹要重說史,重述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無疑地,六四事件、兩次入獄對王丹的人生經歷鐫下深刻的痕跡,但「民運人士」只是他的身分之一。

  王丹還有歷史研究者、詩人等各種面向。如今王丹已是哈佛大學歷史系博士。曾經在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做訪問研究,並擔任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中國研究中心訪問學者,及英國牛津大學聖安東尼學院客座研究員等。

  王丹身為大陸六四民運的首席領袖,時隔22年,他相信歷史不會消失,真相永遠存在,因為人人有詮釋歷史的權利和義務。

  因此中華人民共和國史,除了官方版,更有王丹版!

  從民運領袖、歷史學者、詩人作家王丹口中陳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史,是一部人民的血淚史,絕對與眾不同,值得讀者細細閱讀。

  .中共為什麼能夠打敗國民黨奪得天下?
  .毛澤東為什麼起初反對,但是後來堅持捲入朝鮮戰爭?
  .為什麼大饑荒餓死幾千萬人,但是中共政權依然穩定?
  .中共為什麼要用暴力的方式發動土地改革和「三反五反」運動?
  .歷史上消逝的一代知識分子菁英:「五七一代」
  .「文革」的起因可以追溯到建國初期
  .應當重新評價「五七一工程紀要」
  .鄧小平挽救自己政治生命的四封信
  .從西單民主牆到八十年代的新啟蒙運動的回顧
  .胡耀邦,趙紫陽執政下的中國
  .「六四」的爆發原因,大致過程與相關澄清
  .那一夜我在天安門廣場
  .從劉曉波到艾未未:中國民主運動的發展與公民社會的成長
  .六十年風雨蒼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我對中國未來的展望

  1949年以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歷史中,曾經發生過太多太多的事情,但是很多都遺失在記憶之外。遠的如「文化大革命」,近的如「六四」天安門事件,在大陸都是禁忌。即使是在海外,因為資料的有限,對大陸的當代歷史認識也大多是霧裡看花。本書希望能提供一些以前不是那麼為外界所知的歷史真相,為那一段歷史勾勒出一個比較清晰的側面,即給讀者一些中國官方史學中沒有說,或者不能說的內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王丹


  1969年生於北京,祖籍山東,考入北京大學國際政治系轉歷史系。在校期間,編輯刊物,從事校園民主運動。1989年參與組織八九民運,為絕食發起人之一,並曾經擔任「保衛天安門廣場指揮部」副總指揮,六四後被捕,並以「反革命宣傳煽動罪」判4年徒刑。

  獲釋後繼續從事政治反對運動,籌集「互助捐款」資助政治犯家屬,發起公民上書運動,並擔任總部設於紐約的「中國人權」組織的理事。1995年再次被捕,並以「陰謀顛覆政府罪」被中共當局判刑11年,1998年4月19日在國際輿論壓力下提前釋放,流放到美國。曾三次獲提名諾貝爾和平獎。並獲美國民主基金會人權獎,民主教育基金會「傑出民主人士」獎,萬人傑新聞獎等多項獎項。

  後進入哈佛大學,獲哈佛大學東亞系碩士學位、哈佛大學歷史系博士學位。曾於台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訪問研究,並擔任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中國研究中心訪問學者,及英國牛津大學聖安東尼學院客座研究員等。

  著作有《王丹獄中回憶錄》、《王丹觀點》等二十餘種,曾為台北市駐市作家,並獲首屆世界華文文學獎詩歌首獎。
 


目錄

自序
第一章: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第二章:軍事:朝鮮戰爭
第三章:城市:「三反」「五反」運動
第四章:農村:從土改到人民公社
第五章:知識分子:從思想改造到「胡風事件」到「反右」運動
第六章:黨內:廬山會議
第七章:外交:中蘇關系的破裂與中美互動
第八章:「文化大革命」的發動和開展
第九章:「文化大革命」的結束:從林彪事件到天安門事件
第十章:鄧小平時代的開始
第十一章:八十年代的改革開放:從胡耀邦到趙紫陽
第十二章:「六四」事件
第十三章:經濟與文化
第十四章:公民社會的成長
第十五章:六十年的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