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83,573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 > 戰前臺灣哲學諸相:實存的行旅
戰前臺灣哲學諸相:實存的行旅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戰前臺灣哲學諸相:實存的行旅

作者: 廖欽彬
出版社: 五南
出版日期: 2022-06-28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380.00
市场价格: RM57.81
本店售价: RM51.45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本書透過考察臺灣哲學與日本、歐陸哲學之間的連動,嘗試勾勒出戰前臺灣哲學的發展圖像。
 
  本書分兩部來思考臺灣哲學:
 
  第一部主要環繞在洪耀勳於1930-1940年代的哲學論述及其哲學思路的淵源,特別聚焦在洪耀勳哲學與西田幾多郎、田邊元、和辻哲郎、三木清、務臺理作等京都學派哲學家之間的關聯。在此東亞哲學連動與歐陸的德國觀念論、現象學之間架起一個對話的橋梁,試圖將洪耀勳的哲學推向一個跨文化哲學的討論空間,藉以帶出臺灣哲學研究的新方向。
 
  第二部則以哲學議題的方式提出歷史哲學、宗教哲學、中國哲學的三個方向,分別針對楊杏庭的「歷史週期法則論」、曾景來的「佛陀自覺論」、張深切的「批判儒教」與日本、歐陸哲學、思想之間的連動來進行考察,藉此開拓臺灣哲學、思想在東亞脈絡及東西文化交匯下的多元論述。
 
  最後的附錄則嘗試用日本哲學的方法來研究臺灣文學,試圖提供一個將文學哲學化的參考。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廖欽彬
 
  臺灣高雄人。日本筑波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科(哲學・思想專攻)博士,現為廣州中山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導),田邊元紀念哲學會・求真會會長、Journal of Japanese Philosophy編委、中華日本哲學會理事。研究方向:日本哲學、比較哲學、東亞哲學。專著:《近代日本哲學中的田邊元哲學:比較哲學與跨文化哲學的視點》、《宗教哲学の救済論:後期田辺哲学の研究》。譯著:《日本哲學與跨文化哲學》。編著《東アジアにおける哲学の生成と展開:間文化の視点から》、《洪耀勳文獻選輯》、《近代日本の中国学》等。


目錄

導 論

第一部 洪耀勳的實存哲學
第一章 風土論的跨文化開展:和辻哲郎、洪耀勳、貝爾克

一、前 言
二、和辻倫理學的「人間」、「倫理」與「絕對空」
三、歐陸風土學到赫德的發展
四、三種風土現象:季風、沙漠、牧場
五、風土論的結構
六、和辻風土論的繼承:洪耀勳與貝爾克
七、結 論

第二章 東亞脈絡下的實存哲學發展:宗教實存與藝術實存
一、前 言
二、田邊元的實存概念:從知到行的轉變
三、實存哲學的侷限及其轉換
四、二戰後的實存圖像
五、實存概念在臺灣的發展
六、結 論

第三章 真理論在臺灣的開展:西田幾多郎、三木清、洪耀勳
一、前 言
二、京都學派的真理論述:西田幾多郎與三木清
三、實存概念與真理
四、從康德、波爾查諾到拉斯克的真理論
五、絕對媒介的真理辯證法
六、結 論

第四章 「辯證法實存」概念的探索:務臺理作與洪耀勳的思想關聯
一、前 言
二、1930年代的黑格爾研究
三、務臺理作的《精神現象學》研究
四、洪耀勳的「辯證法實存」
五、結 論

第五章 海德格哲學在東亞的接受與轉化:從田邊元、洪耀勳談起
一、前 言
二、海德格哲學在日本的登場:實際性的解釋學
三、人學、存在論、身體辯證法
四、海德格時間論之缺陷及「種的邏輯」之雛形
五、洪耀勳的海德格觀及其「辯證法實存」
六、結 論

第二部 臺灣哲學諸相:歷史、宗教與儒教
第六章 楊杏庭與京都學派的歷史哲學:臺灣歷史哲學初探
一、前 言
二、基礎經驗的歷史:三木清《歷史哲學》
三、歷史的周邊與中心:高坂正顯《歷史的世界》
四、歷史週期法則的哲學意涵及其問題點
五、結 論

第七章 曾景來的宗教哲學:其佛陀觀與近代日本佛教研究的關聯
一、前 言
二、近代日本的佛教研究
三、大乘非佛說論
四、曾景來的佛陀觀
五、宗教與道德論
六、結 論

第八章 東亞近現代語境下的《論語》詮釋:武內義雄、和辻哲郎、白川靜、張深切
一、前 言
二、原典批判下的《論語》:武內義雄
三、和辻的倫理學與其《論語》觀
四、白川靜的《論語》觀與孔子形象
五、重探孔子哲學的當代意義:臺灣殖民期到戰後的過渡
六、結 論

附錄 臺灣文學的哲學化之可能性:九鬼周造、田邊元、張文環的偶然論意象
一、前 言
二、為何要談偶然性
三、九鬼周造的偶然論
四、田邊元的偶然論
五、抵抗必然的偶然:張文環的嘗試
六、結 論

結 論

參考文獻
後 記
人名索引
事項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