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67,573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语言学习 > 中文/方言 > 上古漢語新構擬
上古漢語新構擬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上古漢語新構擬

作者: 白一平,沙加爾
出版社: 中華
出版日期: 2023-04-06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1300.00
市场价格: RM197.75
本店售价: RM176.00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上古漢語新構擬》利用了近年來漢語方言、民族語借詞和古文字領域的新成果,較為系統地將歷史比較法引入上古漢語構擬當中。本書主張古音構擬應當遵循「假說— 演繹」法(hypothetico-deductive method),即從有限的材料中推演出音變假說,使擬音系統具備一定預測能力,並根據新材料,如出土簡帛文獻、古方言以及民族語中的早期漢語借詞等進行檢驗或調整,系統地將歷史比較法運用到聲母和前置結構的構擬中。它從音節結構的角度入手,分聲母、韻母、聲調等幾個方面,詳細闡述了作者對上古音各類問題的見解。材料運用方面,將漢語內部材料(如諧聲字、通假字、出土文獻、古文字等)和外部材料(苗瑤、侗台、藏緬等民族語)相結合,重視以現代漢語方言作為佐證,特別吸收了羅杰瑞(Jerry Lee Norman)對於「原始閩語」的構擬。本書探討上古音,不僅關注音韻問題本身,還將歷史語言形態學的分析與上古音研究聯繫起來,發現和提出各種前置輔音的語法功能。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白一平 (William H. Baxter)


  美國康奈爾大學博士(1977),現任美國密歇根大學(安娜堡)漢語及語言學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歷史語言學,尤其是漢語史、語言學中數學方法的應用,及以歷史語言學方法解讀早期中國傳世和出土文獻。著有A Handbook of Old Chinese Phonology (1992),和關於漢語方言史、用新算法估算種系發生史與語言學史諸方面的學術論文多篇。

沙加爾 (Laurent Sagart)

  法國馬賽第一大學博士(1990),現任法國科研中心榮譽研究員。曾任教於台灣國立清華大學、法國巴黎高等社會科學院、美國康奈爾大學和法國巴黎國立東方語言文化學院。學術興趣主要包括漢藏及南島語系語言的構擬和分類、東亞各語系之間的發生學及其形成的歷史過程。 著有《上古漢語詞根》(英文版 1999,中文版 2004);編輯出版多部有關漢語和東亞語言學的著作。
 


目錄

001 作者序
003 譯者序
007 致謝
 
009 第一章 緒論
010 1.1 甚麼是上古漢語?
011 1.1.1 上古音構擬的傳統方法
012 1.1.2 一種更全面的方法
014 1.2 方法論
014 1.2.1 語言構擬的性質
017 1.2.2 本書構擬上古漢語的方法
021 1.3 章節安排
 
022 第二章 上古漢語的證據
022 2.1 中古音
022 2.1.1 中古音的材料來源
027 2.1.2 本書的中古音標音法
030 2.1.2.1 中古漢語的聲調
031 2.1.2.2 中古漢語的聲母
033 2.1.2.3 中古漢語的韻母
040 2.2 上古漢語的韻文證據
046 2.3 先秦文字的證據
057 2.4 現代漢語方言材料
057 2.4.1 閩方言
059 2.4.2 客家方言
059 2.4.3 瓦鄉(鄉話)方言
060 2.5 其他語言中的早期漢語借詞
060 2.5.1 越語族
062 2.5.2 苗瑤語族
063 2.5.3 侗台語族
065 2.6 漢語傳統文獻中對語言的直接討論
066 2.6.1 早期文獻中以「云/ 員」代「有」的現象
069 2.7 藏緬語族
 
071 第三章 上古漢語構擬概觀
071 3.1 音首:主要假設
073 3.1.1 A 型(非三等)音節中的咽化音首
074 3.1.2 小舌音聲母
078 3.1.3 前置輔音作為原始閩語清響音的來源
078 3.1.4 鬆散附著的前置成分作為原始閩語「軟化」塞音的來源
079 3.1.5 緊密附著的前置輔音作為原始閩語送氣濁塞音的來源
080 3.1.6 前置輔音成分(鬆或緊附著)作為越語軟化聲母的來源
081 3.1.7 苗瑤語中漢語借詞的鼻冠音來自上古漢語的鼻音前置輔音
081 3.1.8 上古音*N-r(ʕ)- 和*m-r(ʕ)- 作為中古音 d-和 y- 的來源之一
081 3.1.9 前置輔音*t- 加軟腭音作為中古音Tsy- 類聲母的來源之一
082 3.2 韻母
083 3.3 詞根結構、詞的結構、詞綴
083 3.3.1 詞根結構
089 3.3.2 詞綴
090 3.3.2.1 *N- 前綴
090 3.3.2.2 *m- 前綴
093 3.3.2.3 *s- 前綴
094 3.3.2.4 *t- 前綴
094 3.3.2.5 *k- 前綴
095 3.3.2.6 * 中綴
096 3.3.2.7 *-s 後綴
098 3.3.3 詞族
100 3.3.4 歷史上有關係的詞根
102 3.4 先秦文字的性質
 
112 第四章 上古漢語的音首
113 4.1 上古漢語輔音聲母的演變:主要變化
113 4.1.1 咽化
124 4.1.2 腭化
131 4.1.3 捲舌化
133 4.1.4 次生性濁化
138 4.2 比較法在漢語中的應用
139 4.2.1 原始閩語
140 4.2.1.1 原始閩語塞音、塞擦音聲母
150 4.2.1.2 原始閩語響音
152 4.2.1.3 對應於中古漢語擦音的閩語塞擦音
154 4.2.2 其他語言的早期漢語借詞
155 4.2.2.1 越語
157 4.2.2.2 苗瑤語
159 4.2.2.3 拉珈語
160 4.2.3 從比較證據推論上古漢語音首發音方法的區別
163 4.3 簡單音首
164 4.3.1 清不送氣阻塞音:*p(ʕ)- 類
170 4.3.2 清送氣阻塞音:*ph(ʕ)- 型
175 4.3.3 濁阻塞音:*b(ʕ)- 型
183 4.3.4 濁響音:*m(ʕ)- 型
188 4.3.5 清響音:*m̥ (ʕ)- 型
190 4.3.5.1 舌冠清響音*n̥ (ʕ)-、*l̥ (ʕ)- 和*r̥ (ʕ)- 的方言表現形式
197 4.4 帶緊密型前置輔音的音首
197 4.4.1 帶前置輔音*N 的音首
197 4.4.1.1 前置輔音* N 加清不送氣阻塞音:*N.p(ʕ)- 型
203 4.4.1.2 前置輔音* N 加清送氣阻塞音:*N.ph(ʕ)- 型
206 4.4.1.3 前置輔音*N 加濁阻塞音:*N.b(ʕ)- 型
207 4.4.1.4 前置輔音*N 加濁響音:*N.r(ʕ)- 型
209 4.4.1.5 前置輔音*N 加清響音:*N.m̥ (ʕ)- 型
209 4.4.2 帶前置輔音*m 的音首
210 4.4.2.1 前置輔音* m 加清不送氣阻塞音:*m.p(ʕ)- 型
219 4.4.2.2 前置輔音* m 加清送氣阻塞音:*m.ph(ʕ)- 型
225 4.4.2.3 前置輔音*m 加濁阻塞音:*m.b(ʕ)- 型
229 4.4.2.4 前置輔音*m 加濁響音:*m.n(ʕ)- 型
233 4.4.2.5 前置輔音*m 加清響音:*m.r̥ (ʕ)- 型
234 4.4.3 帶有前置輔音*s 的音首
234 4.4.3.1 前置輔音* s - 加清不送氣阻塞音:*s.p(ʕ)- 型
240 4.4.3.2 前置輔音*s 加清送氣阻塞音:*s.th(ʕ)-型
245 4.4.3.3 前置輔音*s 加濁阻塞音:*s.b(ʕ)- 型
250 4.4.3.4 前置輔音*s 加濁響音:*s.m(ʕ)- 型
264 4.4.3.5 前置輔音*s 加清響音:*s.n̥ - 型
267 4.4.4 帶前置輔音*p、*t、*k 的音首
271 4.4.4.1 前置輔音*p、*t、*k 加清不送氣阻塞音:*p.k(ʕ)- 型
279 4.4.4.2 前置輔音*p、* t 、*k 加清送氣阻塞音:*p.th(ʕ)- 型
285 4.4.4.3 前置輔音*p、* t 、*k 加濁阻塞音:*k.dz(ʕ)- 型
287 4.4.4.4 前置輔音* p 、* t 、* k 加濁響音:*p.m(ʕ)- 型
294 4.4.4.5 前置輔音* p 、* t 、* k 加清響音:*p.m̥ (ʕ)- 型
300 4.4.5 帶緊密型且不確定的前置輔音*C 的音首
300 4.4.5.1 前置輔音* C 加清不送气阻塞音:*C.p(ʕ)- 型
303 4.4.5.2 前置輔音* C 加清送氣阻塞音:*C.ph(ʕ)- 型
304 4.4.5.3 前置輔音*C 加濁阻塞音:*C.b(ʕ)- 型
307 4.4.5.4 前置輔音*C 加濁響音:*C.m(ʕ)- 型
310 4.4.5.5 前置輔音*C 加清響音:*C.m̥ (ʕ)- 型
310 4.5 帶鬆散型前置音節的音首
311 4.5.1 帶前置音節*Nə 的音首
312 4.5.1.1 前置音節*Nə 加清不送氣阻塞音:*Nə.p(ʕ)- 型
312 4.5.1.2 前置音節*Nə 加清送氣阻塞音:*Nə.ph(ʕ)- 型
314 4.5.1.3 前置音節 *Nə 加濁阻塞音:*Nə.b(ʕ)-型
315 4.5.1.4 前置音節*Nə 加濁響音:*Nə.r(ʕ)- 型
316 4.5.1.5 前置音節*Nə 加清響音:*Nə.r̥ (ʕ)- 型
316 4.5.2 帶前置音節*mə 的音首
316 4.5.2.1 前置音節*mə 加清不送氣阻塞音:*mə.p(ʕ)- 型
318 4.5.2.2 前置音節*mə 加清送氣阻塞音:*mə.ph(ʕ)- 型
319 4.5.2.3 前置音節*mə 加濁阻塞音:*mə.b(ʕ)-型
320 4.5.2.4 前置音節*mə 加濁響音:*mə.r(ʕ)- 型
323 4.5.2.5 前置音節*mə 加清響音:*mə.l̥ (ʕ)- 型
324 4.5.3 前置音節*sə 的音首
324 4.5.3.1 前置音節*sə 加清阻塞音:*sə.p(ʕ)-、*sə.ph(ʕ)- 型
325 4.5.3.2 前置音節*sə 加濁阻塞音:*sə.b(ʕ)- 型
327 4.5.3.3 前置音節*sə 加濁響音:*sə.l(ʕ)- 型
329 4.5.4 帶前置音節*pə、*tə、*kə 的音首
329 4.5.4.1 前置音節*pə、*tə、*kə 加阻塞音:*kə.d(ʕ)- 型
331 4.5.4.2 前置音節*pə、*tə、*kə 加濁響音:*kə.l(ʕ)- 型
333 4.5.4.3 前置音節*pə,*tə,*kə 加清響音:*kə.l̥ (ʕ)- 型
333 4.5.5 帶鬆散的、不確定的前置音節*Cə 的音首
334 4.5.5.1 前置音節*Cə 加清不送氣阻塞音:*Cə.p(ʕ)- 型
337 4.5.5.2 前置音節*Cə 加濁阻塞音:*Cə.b(ʕ)- 型
341 4.5.5.3 前置音節*Cə 加濁響音:*Cə.l(ʕ)- 型
343 4.5.5.4 前置音節*Cə 加清響音:*Cə.m̥ (ʕ)- 型
344 4.6 帶複雜前置輔音的音首
 
348 第五章 上古漢語的韻母
348 5.1 概述:元音、韻尾、後置輔音
356 5.2 六元音系統
366 5.2.1 圓唇元音假設和前元音假設
373 5.2.2 六元音構擬對文獻學研究的啟示
380 5.3 上古韻的演變:主要進程
381 5.3.1 咽化音首的影響
384 5.3.2 元音前*-r- 介音的影響
384 5.3.2.1 帶元音前*-r- 介音的咽化(A 型)音節(「二等韻」)
390 5.3.2.2 非咽化(B 型)音節中的元音前*-r- 介音
396 5.3.3 同化與異化
398 5.4 帶後韻尾( *-ø、*-k、*-ŋ)的韻母
398 5.4.1 帶後韻尾的*a
402 5.4.1.1 *-a(= 傳統的魚部)
408 5.4.1.2 *-ak(-s)(= 傳統的鐸部)
412 5.4.1.3 *-aŋ(= 傳統的陽部)
414 5.4.2 帶後韻尾的*ə
415 5.4.2.1 *-ə(= 傳統的之部)
416 5.4.2.2 *-ək(-s)(= 傳統的職部)
419 5.4.2.3 *-əŋ(= 傳統的蒸部)
420 5.4.3 帶後韻尾的*e
421 5.4.3.1 *-e(⊂ 傳統的支部)
422 5.4.3.2 *-ek(-s)(⊂ 傳統的錫部)
424 5.4.3.3 *-eŋ(⊂ 傳統的耕部)
428 5.4.4 帶後韻尾的*i
438 5.4.5 帶後韻尾的*o
439 5.4.5.1 *-o(= 傳統的侯部)
441 5.4.5.2 *-ok(-s)(= 傳統的屋部)
444 5.4.5.3 *-oŋ(= 傳統的東部)
446 5.4.6 帶後韻尾的*u
449 5.4.6.1 *-u(⊂ 傳統的幽部)
453 5.4.6.2 *-uk(-s)(⊂ 傳統的覺部)
455 5.4.6.3 *-uŋ(= 傳統的冬部)
457 5.5 帶銳音韻尾(*-j、*-t、*-n、*-r)的韻母
460 5.5.1 *-r 韻尾
460 5.5.1.1 *-ən、*-əj、*-ər 諸韻母
466 5.5.1.2 *-an、*-aj、*-ar 諸韻母
473 5.5.1.3 對音材料中的*-r
482 5.5.1.4 山東半島及其鄰近地區發生的*-r > *-j音變
487 5.5.2 帶銳音韻尾的*a
488 5.5.2.1 *-aj(⊂ 傳統的歌部)
493 5.5.2.2 *-at(-s)(⊂ 傳統的月部)
497 5.5.2.3 *-an(⊂ 傳統的元部)
499 5.5.2.4 方言所見*-ar > *-an(⊂ 傳統的元部)或*-aj(⊂ 傳統的歌部)
499 5.5.3 帶銳音韻尾的*e
500 5.5.3.1 *-ej: > *-e(⊂ 傳統的支部)?
500 5.5.3.2 *-et(-s)(⊂ 傳統的月部)
505 5.5.3.3 *-en(⊂ 傳統的元部)
507 5.5.3.4 *-er > *-en(⊂ 傳統的元部)或*-ej(>*-e, ⊂ 傳統的支部?)
508 5.5.4 帶銳音韻尾的*o
509 5.5.4.1 *-oj(⊂ 傳統的歌部)
511 5.5.4.2 *-ot(-s)(⊂ 傳統的月部)
514 5.5.4.3 *-on(⊂ 傳統的元部)
515 5.5.4.4 方言所見的*-or > *-on(⊂ 傳統的元部)或*-oj(⊂ 傳統的歌部)
517 5.5.5 帶銳音韻尾的*ə
520 5.5.5.1 *-əj(⊂ 傳統的微部)
525 5.5.5.2 *-ət(-s)(⊂ 傳統的物部)
527 5.5.5.3 *-ən(⊂ 傳統的文部)
528 5.5.5.4 方言中所見的*-ər > *-ən(⊂ 傳統的文部) > 或 *-əj(⊂ 傳統的微部)
529 5.5.6 帶銳音韻尾的*i
530 5.5.6.1 *-ij(⊂ 傳統的脂部)
531 5.5.6.2 *-it(-s)(⊂ 傳統的質部)
533 5.5.6.3 *-in(⊂ 傳統的真部)
534 5.5.6.4 方言所見的*-ir > *-in(⊂ 傳統的真部)或 *-ij(⊂ 傳統的脂部)
535 5.5.7 帶銳音韻尾的*u
536 5.5.7.1 *-uj(⊂ 傳統的微部)
537 5.5.7.2 *-ut(-s)(⊂ 傳統的物部)
539 5.5.7.3 *-un(⊂ 傳統的文部)
540 5.5.7.4 方言所見的*-ur > *-un(⊂ 傳統的文部)或 *-uj(⊂ 傳統的微部)
541 5.6 帶*-w 和*-wk 韻尾的韻母
541 5.6.1 帶*-w 和*-wk(-s)韻尾的*a
542 5.6.1.1 *-aw(⊂ 傳統的宵部)
543 5.6.1.2 *-awk(-s)(⊂ 傳統的藥部)
545 5.6.2 帶*-w 和*-wk(-s) 韻尾的*e
545 5.6.2.1 *-ew(⊂ 傳統的宵部)
547 5.6.2.2 *-ewk(-s)(⊂ 傳統的藥部)
549 5.6.3 帶*-w 和*-wk(-s) 韻尾的*i
550 5.6.3.1 *-iw(⊂ 傳統的幽部)
551 5.6.3.2 *-iwk(-s)(⊂ 傳統的覺部)
553 5.7 帶唇音韻尾(*-p 或*-m)的韻母
 
577 第六章 結論
577 6.1 上古漢語是怎樣的一種語言?
582 6.2 上古漢語的方言差別
584 6.3 已知的問題
584 6.3.1 *-a 對 *-A, *-ak 對 *-Ak, *-aj 對 *-Aj
585 6.3.2 *s- 對 *S-
586 6.3.3 還沒法解釋的音系學上的缺環
586 6.3.4 *-s 後綴功能未知
586 6.4 未來研究的方向
589 6.5 廣泛比較視角下的上古漢語
 
592 附錄:構擬詞表
681 參考文獻
707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