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70,961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有店书铺(现货闪送) > 台湾中文书出版品 > 人文社科 > 【有店书铺】島國毒癮紀事:那些在製販、司法、醫療、社區裡的用藥悲劇與重生
【有店书铺】島國毒癮紀事:那些在製販、司法、醫療、社區裡的用藥悲劇與重生
上一张
【有店书铺】島國毒癮紀事:那些在製販、司法、醫療、社區裡的用藥悲劇與重生
下一张
prev next

【有店书铺】島國毒癮紀事:那些在製販、司法、醫療、社區裡的用藥悲劇與重生

作者: 李雪莉,曹馥年,楊智強,陳潔,《報導者》團隊
出版社: 春山出版
出版日期: 2023-05-09
商品库存: 1
市场价格: RM82.14
本店售价: RM73.11
促销价: RM72.28
剩余时间: 请稍等, 正在载入中...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以多重面向,立體呈現臺灣毒癮地景的調查性報導


#臺灣在亞太毒品販運鍊扮演的角色為何?
#LSD、愷他命、大麻、笑氣、毒咖啡如何四處蔓延?
#大麻合法化是否有公民對話的可能?
#看似無害的電子煙如何危害青少年?
#法、醫、警界如何看待用毒╱用藥者?他們是罪犯還是病患?
#「緩護療」如何協助藥癮者更容易回歸社會?
#戒治所為何近年人滿為患?觀察勒戒與強制戒治真的有效果嗎?
#女性藥癮者的生命難題。
#毒癮者家人們要怎麼先療癒自己?

包括安非他命在內的傳統與新興毒品,以及遊走邊緣的電子煙、笑氣……毒品議題已成盤桓臺灣上空的幽靈;施用者光譜橫跨藍、白領階層,年輕族群亦快速增加。藥與毒是一線之隔。不同的劑量與用途,有的成了醫治病痛的藥,有的因濫用而成為毒物。目前的毒品氾濫不只在個人及家庭層面造成傷害,它也反映了社會集體性的焦慮與痛苦。有關單位雖已修訂新法,盡力阻擋年輕世代遠離毒害,但是否能力挽頹勢,仍需持續追蹤觀察。

把視角轉向亞洲。二〇一九年聯合國毒品和犯罪問題辦公室(UNODC)點名臺灣跨國犯罪組織,在亞太運毒鏈中占有重要角色;同年,美國緝毒署(DEA)首度派遣人員駐臺。臺灣販毒集團一次又一次在日本、韓國、印尼打破安非他命走私的紀錄。這讓臺灣背負汙名,然嚴峻的國際情勢與司法困境,卻又讓臺灣在打擊毒品犯罪上多有限制。

歷經六年的追蹤與田野,採訪了數百位受訪者,《報導者》記者群透過多重面向,為讀者們立體呈現這個被毒品沁染的島嶼,及流竄其上的多樣性毒品;深入用毒╱用藥者的人生,瞭解他們的成癮之路與掙扎,並採訪了第一線的警察、律師、醫師、法官、檢察官、調查員、毒化檢驗員、社工等專業人士,他們如何看待臺灣毒品蔓延的現象?毒品施用者究竟是罪犯還是病患?現行制度有什麼執行的困難及必須調整之處?對於毒品在當代的複雜網絡與毒殤者的多重面貌,本書是第一手且全面的現場報導。

名人推薦

王子榮(雲林地方法院法官)
王以凡(桃園地方法院主任調查保護官)
林達(臺北地檢署檢察官)
束連文(雙和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
李志恒(高雄醫學大學藥學院名譽教授)
李俊宏(衛生福利部嘉南療養院成癮暨司法精神科主任 )
李菁琪(律師)
陳亮妤(衛生福利部心理健康司司長)
陳娟瑜 (陽明交通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教授)
陳毓文(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蔡銀娟(《火神的眼淚》導演)
趙德胤(電影導演)
──共同推薦(按姓名筆畫排列)

 

 

作者介紹

主編簡介

李雪莉


《報導者》總編輯、臺大新聞所兼任助理教授,曾任《天下雜誌》副總編輯與影視中心總製作人。加拿大McGill大學、香港中文大學訪問學人。臺灣卓越新聞獎、曾虛白新聞獎、亞洲出版協會新聞獎、香港人權新聞獎、臺北國際書展大獎編輯首獎得主。合著並主編《血淚漁場》、《廢墟少年》、《烈火黑潮》、《報導者事件簿》、《烏克蘭的不可能戰爭》等書。

作者簡介

李雪莉


《報導者》總編輯。

曹馥年

《報導者》資深記者,關注社會福利、兒少權益、性別、人權等議題。曾獲SOPA亞洲出版協會新聞獎、臺灣新聞攝影大賽優選等。著有《出發!到世界討生活》、《環島讀冊》。

楊智強

《報導者》記者,主要負責國際、人權與社會等相關議題。長期關注羅興亞難民、緬甸內部族群衝突、韓國社會與臺灣軍事相關議題。第四十三屆金鼎獎專題報導獎得主、曾獲曾虛白新聞獎、吳舜文新聞獎、SOPA亞洲出版協會新聞獎等。著有《最陌生的鄰居:韓國》一書,並為《烈火黑潮》、《報導者事件簿》共同作者。

陳潔

《報導者》醫藥記者,臺大新聞所畢業。關心公衛政策、醫病關係、健康保險及傳染病等議題。曾獲SOPA亞洲出版協會新聞獎及曾虛白新聞獎。

《報導者》團隊

臺灣第一個由公益基金會成立的網路媒體。秉持深度、開放、非營利的精神,致力於公共領域的調查報導與深度報導,共同打造多元進步的社會與媒體環境。

 

目錄

【 序】 毒與癮的起點是痛苦

1 毒梟・死囚・施用者
──臺灣人在亞洲的毒品「長征」

INTRO  
1.製毒、走私、銷售──臺灣毒梟「一條龍」串起安非他命的亞洲販運鏈
2.印尼監獄中的臺灣死囚──千里運毒的漁工和男人們
3.「鳥仔」與「小蜜蜂」──跨境運毒的囚困少年

2  地下與新興的成癮世界
INTRO
1.索命的藥檯──隱身派對趴裡的愷他命和新興毒品
2.從ㄎㄧㄤ掉變癱掉──年輕人的笑氣濫用
3.每年二十六萬公斤笑氣,如何非法流竄民間?
4.雲霧裡的新世代──中學生當下線,電子煙次文化一路向下衝擊校園
5.被改變的菸害防制地景──電子煙、加熱菸如何席捲臺灣?
6.向新興毒品宣戰十年──在實驗室與毒販隔空鬥智的毒物鑑識員
7.「向大麻宣戰」戰鼓聲中,大麻合法化能有多少公民對話的可能?

3 我們與毒的距離──那些在你我之間的「用藥常人」
INTRO
1.成癮、脫癮、戒癮,是一條漫長的回家路  
2.怕媽媽傷心、怕被說不乖,被臨檢時我跟警察下跪
3.吸毒吸到像「吸塵器」,警察叫我去買安毒才抓我
4. 想踩煞車,卻害怕沒有動力活下去的日子

 4 是毒還是藥?罪犯或病犯?
──法界、醫界、警界的轉型思考

INTRO
1.他們的第一口毒,與一輩子的私人戰爭
2.犯人或病犯?──第一線司法與醫療專家的自我詰問
3.有績效、沒成效?緝毒政策為何變成刑警和施用者的夢魘  
4.高牆裡的病犯──當監禁大於治療,戒治所的定位與角色衝突
5.毒品成癮是一種慢性病──她陪著他看完每一次門診
6.從犯人到病人,緩護療十五年改革還缺什麼?
7.用毒重罪化也是一種「癮」──專訪政委羅秉成

5 毒癮者的復歸之路──新時代的開展
INTRO
1.一個毒品更生人的獄後人生
2.佛與魔之間的第三條路──北檢與醫療、民間的戒毒合作
3.走進藥癮治療性社區──在這裡,生活即治療
4.醫療院所的介入──那些最艱辛卻又重要無比的場域
5.以藥找愛,讓她們踏上「成魔之路」──女性藥癮者的生命難題
6.這道幸福難題,我們一起解──陪伴「毒寶寶」返家的寄養家庭
7.療癒自己,再當戰友──那些藥癮者的家人們

【代結語】 拋開毒殤──一個走出用毒家庭陰霾的年輕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