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81,876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文社科 > 歷史 > 中國與西亞文化交流史(外交篇):波斯軍團、阿拉伯香藥、回回欽天監……絲綢之路向西前行,異域文化在華熠熠生暉
中國與西亞文化交流史(外交篇):波斯軍團、阿拉伯香藥、回回欽天監……絲綢之路向西前行,異域文化在華熠熠生暉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中國與西亞文化交流史(外交篇):波斯軍團、阿拉伯香藥、回回欽天監……絲綢之路向西前行,異域文化在華熠熠生暉

作者: 沈福偉
出版社: 崧燁文化
出版日期: 2024-01-03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399.00
市场价格: RM60.70
本店售价: RM54.02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鄭和下西洋傳入的「治眼神器」,一副可抵一匹駿馬?
◆元朝色目人的第一外語,各行各業都得會講阿拉伯文?
◆唐代宮廷超夯的桌遊「雙陸」!武則天連做夢也在玩?
 
經過無數次的改朝換代,中國與西亞的交流未曾停擺,
時而發動戰爭時而派遣使者,自先秦延續到二十世紀。
 
從軍備設置到宗教曆法,從語言經典到飲食休閒,
且看中國與諸國如何展開互動,並相互影響了後世數千年!
 
  ▎「最喜歡blingbling的東西了,傾家蕩產也要買買買!」
  ——波斯灣的採珠場多達300處,波斯人原來是寶石鑑定專家?
  
  唐宋以來,波斯商人多以販運珠寶稱富,也以鑑別珠寶為長。《太平廣記》卷三十四敘述崔煒受託返歸廣州向波斯邸中的老胡出售寶珠,對方以為是神物,出價十萬緡,購後歸國。……廣陵(揚州)有胡人禮拜玉清三寶,終以千萬相易;在同一地點,更有以數千萬買驪龍珠的。長安的西國胡客有以五十萬買珠的,還有以十萬貫買武則天青泥珠的。這些不具國名的胡人大多是波斯人。
 
  波斯人崇拜財富,這一風氣也逐漸融入素重名分的中國社會。唐代長安的胡客每年開一次同鄉會,稱為寶會,屆時各人展示財富,以寶物多少論列上下,最富有的戴帽,居於上座。安史亂平後,有個發了財的魏生也去參加胡人的寶會 ,當時上座的出示明珠四顆,大逾徑寸,與會者起而禮拜。到座末,輪到魏生也出示他的寶物,三十多名胡人見寶後都將魏生推舉於座首,一一禮拜。受寵若驚的魏生最初以為是故意取鬧,不勝惶恐,後知出於誠意,大為驚異。
 
  ▎「靈帝好胡餅,京師皆食胡餅,上流社會的最愛!」
  ——究竟是什麼樣的美食,讓漢靈帝和唐玄宗都豎起拇指?
 
  西亞和中亞流行的胡餅,是一種用脂麻焙製的麵餅,在2世紀時已成長安上層集團的主食。北方麵食以餅為主,相沿成習。油煎餅,稱䴺????,譯名來自波斯語,《齊民要術》中有詳細製法,也是一種西亞食譜中不可或缺的麵食。煎熟的餅,一面白,一面赤,周邊也呈赤色,軟而可愛,放久了也不變硬,道理在於和麵時添加了油脂。原係西亞民食的燒餅、饆饠(畢羅,餡餅),到唐代已流行在長安和黃河流域各大城市。
 
  安史之亂中,楊國忠曾在市場買了胡餅去討好顛沛流離的玄宗。長安城裡的輔興坊是專門製作胡麻餅的場所。白居易也是胡餅的愛好者。他由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馬升任忠州(今重慶忠縣)刺史時,親自做了胡餅贈給萬州(今重慶萬州區)刺史楊敬之,隨附絕句一首:「胡麻餅樣學京都,麵脆油香新出爐。寄與飢饞楊大使,嘗看得似輔興無。」這些久享長安胡食的官員,雖身處長江峽地,仍不忘京師生活,因此總得有麵脆油香可以久儲的胡餅相伴。
 
本書特色
 
  中國和西亞之間的文化交流淵遠流長,中國促進了西亞和外界的連繫,其影響可謂舉足輕重,但很多事實長期曖昧不明、英雄壯舉早已銷聲匿跡,歷史全貌有待人們重新考察。作者以詳實的史料和豐富的文物、遺跡材料,記錄了長達一萬年的中國西亞交流歷程。本書著重探討中國與伊朗、阿拉伯、土耳其等西亞諸國的歷史互動及近代研究。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沈福偉(1935-2021)
 
  社會學院教授,負責指導「文化交流與現代化」的研究,培養多名碩士生,研究領域為亞洲文化、中外文化交流、現代化與世界經濟。主要著作:《中西文化交流史》、《中國與非洲》、《中外文化因緣》、《中國與西亞、非洲文化交流志》。先後擔任十卷本《中華文明史》、四卷本《中華歷史通鑑》中外文化交流學科主編及撰稿人。發表了《12世紀的中國帆船和印度洋航路》等論文四十多篇。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中國和伊朗文化交流(推廣篇)
第一節 波斯教徒在中國的傳教活動
第二節 伊朗人在中國
第三節 科學技術交流
第四節 飲食文化交流
第五節 語言與文學

第二章 中國和阿拉伯、敘利亞文化交流
第一節 中國歷史上的香料王國
第二節 中國的阿拉伯人社區
第三節 地理知識的交流
第四節 阿拉伯馬的引進
第五節 中阿陶瓷貿易
第六節 工藝與科學的交流
第七節 藝術與民俗文化交流
第八節 語言與文字

第三章 中國和土耳其文化交流
第一節 中土兩國的歷史關係
第二節 物產和知識的交流
第三節 阿里.阿克巴爾的《中國志》
第四節 中國穆斯林在伊斯坦堡

第四章 20世紀中國和西亞文化交流
第一節 中國伊斯蘭教學者與伊斯蘭各國
第二節 典籍翻譯與交流
第三節 以《瀛寰志略》為起始的西亞研究

參考文獻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