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733,105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文社科 > 傳播/媒體識讀 > 媒體突圍
媒體突圍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媒體突圍

作者: 何榮幸
出版社: 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 2006-12-14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300.00
市场价格: RM45.64
本店售价: RM40.62
促销价: RM40.16
剩余时间: 请稍等, 正在载入中...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本書將呈現作者參與完成的四項專題報導及其幕後故事,其中三篇並囊括了二○○五年重要新聞獎項。按內文依序為:

  一、「體檢公共建設」專題(獲第十九屆吳舜文新聞獎「新聞深度報導獎」):在閒置公共建設的荒蕪破敗景象背後,看見了民眾對於各級政府浪費公帑、官商勾結人謀不臧的心痛憤怒;

  二、「休耕啟示錄」專題(獲第四屆卓越新聞獎「新聞採訪報導獎」):在全國農地遭到盜採破壞、政府休耕政策執行失當的情景背後,看見了老農對於這片土地無可剝奪的深厚情感與生命情懷;

  三、「全台飆節慶」專題:在各縣市競飆政績、每年大量「製造」節慶活動的歡樂氣氛背後,看見了民眾希望提升文化內涵的想望與渴求;

  四、「追尋媒體公共化」系列評論(獲第三十一屆曾虛白新聞獎「報紙評論獎」):在黨政軍勢力退出廣電媒體的拉鋸過程背後,看見了閱聽大眾對於廣電媒體亂象的無奈與厭惡。

  然而,這四項新聞作品雖然形式、內容不同,但基本信念卻是一樣的:希望回歸新聞工作原點,努力看見人民的真實情感,對政府進行更有利的監督。

  這些觀察角度其實卑之無甚高論,這些社會現象與人民情感也早已存在,但在彷彿永無止境的政治口水、政黨惡鬥與藍綠撕裂中,記者太容易忘卻用這樣的視野去看待台灣社會,也太容易忘卻用應該這樣的心情重回當初投入新聞志業的初衷。

  媒體環境的惡質競爭與艱難困頓,不該成為新聞工作者放棄努力的藉口。任何新聞工作都必須歷經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的劇烈拉扯,才可能在現實與理想的落差中摸索前進、求取平衡。新聞工作者固然不應自我膨脹,但也不必妄自菲薄。某些努力雖然在短時間內看不到改變的成果,但只要不輕言放棄,這些「做多少,算多少」的努力,仍然會在每個新聞工作者的生命歷程中留下難以抹滅的印記。

作者簡介

何榮幸

  台大社會系畢業,五十五年次,埔里出生、台北長大。

  十五年記者資歷,曾任自由時報市政組組長,現任中國時報政治組副主任兼國會小組召集人、主筆。

  一九九四年起投入媒體改革運動,曾任台灣新聞記者協會創會會長、「目擊者」雙月刊總編輯、無線電視台民主化聯盟執委,現任台灣記協顧問、公共電視新聞諮詢委員、民間司改會監事。

  二○○五年先後獲得曾虛白新聞獎報紙評論獎、吳舜文新聞獎新聞深度報導獎、卓越新聞獎新聞採訪報導獎;二○○六年擔任台大新聞研究所「傑出記者駐所講座」。

  著有<學運世代─—眾聲喧嘩的十年>(時報),與網友合著<五年級同學會>(圓神)。


目錄

〈出版緣起〉為優質新聞與傑出記者而努力——蕭新煌
〈自 序〉回到原點──在另一個黑夜中尋找星星——何榮幸
〈專文推薦〉——司馬文武
〈專文推薦〉尋找指路的星星——王健壯
〈專文推薦〉出色的新聞報導永遠會吸引讀者——黃清龍
〈專文推薦〉記者的勞動:另一種「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馮建三

【導 論】歸零與累積之間

【第一章:感受人民憤怒──「體檢公共建設」專題的幕後故事】
意外的暑假作業
內心苦惱,尋找出路
團隊合作,爭取空間
「深喉嚨」臨門一腳
逆向思考法
臨時抱佛腳
政治人脈派上用場
具體感受人民憤怒
版面動態拉鋸
初試啼聲,建立信心
讀者迴響,最大欣慰
自我反省檢討
頒獎典禮角色錯置
尋找撼動人心力量
※附錄一:第十九屆吳舜文新聞獎「新聞深度報導獎」得獎作品──「體檢公共建設」專題

【第二章:記者的自我改造──「休耕啟示錄」專題的幕後故事】
《無米樂》的感動
頭皮發麻思考期
消去法撥開迷霧
化繁為簡與小題大作
從「現代佃農」到「細妹的田」
原始採訪計畫
休耕政策後遺症
「大峽谷」與「毒龍潭」令人痛心
與崑濱伯歡喜相會
難忘的驚魂夜
專題名稱傷透腦筋
熊貓與老農的戰爭
完結篇延宕,憤怒抗議
現實政策衝擊
與吳豐山三度同台
自我改造感言
※附錄二:第四屆卓越新聞獎「新聞採訪報導獎」得獎作品──「休耕啟示錄」專題

【第三章:一指向人,四指向己──「全台飆節慶」專題的幕後故事】
克服怯懦,寫下小故事
再度主動出擊
新瓶如何裝新酒
糖果文化節的Hello Kitty秀
另類官員傳遞的感動
關鍵性評鑑報告難產
力挽狂瀾,驚險改稿
蠟蠋兩頭燒,辛苦付出
龍應台等各界迴響
慶幸沒有自我設限
回歸新聞志業初衷
※附錄三:「全台飆節慶」專題

【第四章:評論者的信念──「追尋媒體公共化願景」系列評論的幕後故事】
兩種美麗的誤會
投入媒體改革運動
在主流報業內激進
偷學司馬評論工夫
不斷摸索與練筆
決定推動公共化
加入中時筆陣
「偷渡」個人信念
抨擊扁政府人事酬庸
評論者的焦慮掙扎
狗吠火車,意外獲獎
從中立者到鼓吹者
公共型知識份子的挑戰
※附錄四:第三十一屆曾虛白新聞獎「報紙評論獎」得獎作品──「追尋媒體公共化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