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83,363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文社科 > 歷史 > 福爾摩沙的洋人家族:希士頓的故事
福爾摩沙的洋人家族:希士頓的故事
上一张
福爾摩沙的洋人家族:希士頓的故事
下一张
prev next

福爾摩沙的洋人家族:希士頓的故事

作者: 龔李夢哲
出版社: 我己文創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2019-09-06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1000.00
市场价格: RM152.11
本店售价: RM135.38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在1850年代到1916年這一段短暫期間,參與如今比福爾摩沙更廣為人知的名稱是臺灣,安平,成為臺南市的一部分,打狗是高雄市的一部分。
   
  在清朝統治下,隨著福爾摩沙南部在1864年正式開放通商,有各式各樣的英國商人定居於福爾摩沙南部,並且在安平、打狗形成洋人群聚社會。其中,希士頓(Robert John Hastings)見證此時期洋人在南臺灣的活動足跡,對當時洋人的生活樣貌有詳細描述。
  
  從希士頓1869年到來,擔任大清海關的鈐字手(Tidewaiter,水上稽查員),學會福佬話,與當地商人女兒依本地習俗結婚,從海關職務到經商,希藉由定居台灣的英籍希士頓家族真實故事,引出台灣在戰亂不斷的19世紀後半及20世紀初期,法、日、中及地方擁兵割據的紛擾下,人們如何排除萬難,於戰亂中生活、教育、從商,對於當時台灣民間、產業、政治及戰役所發生的歷史事件,以及香港於英殖初期英語教育的進程,有深入的描述及探討。可說是19世紀中葉,高雄與國際接觸的濫觴。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龔李夢哲


  (David Charles Oakley)英籍,是位台灣女婿。他出生於英國肯特郡,於英國倫敦大學主修理哲學,曾從事汔車內部裝潢設計及傢俱貿易。1988年來台擔任教職,定居高雄,教授商業溝通及新聞英文。因興趣使然,教書的同時,更精心鑽研南台灣歷史且編纂出版。2016年1月過世於高雄。


譯者簡介

徐雨村


  加拿大亞伯達大學人類學博士,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學系兼任助理教授。研究興趣:文化人類學、文化資產、臺灣漢人宗教、東南亞華人社會、博物館展示、民族主義與跨國主義。翻譯作品:《今日的東南亞族裔群體:一個複雜區域的民族誌、民族學與變遷》、《文化人類學:領會文化多樣性》、《人類學的歷史與理論》、《文化人類學經典選讀》。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