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05,015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术设计 > 建筑 > 我們值得更好的城市
我們值得更好的城市
上一张
我們值得更好的城市
下一张
prev next

我們值得更好的城市

作者: 邱秉瑜
出版社: 方寸文創
出版日期: 2016-11-0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420.00
市场价格: RM63.89
本店售价: RM56.86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城市」的改造,能導致「人」的改造。
臺灣也可以有世界一流的城市!

  1950年代,丹麥首都哥本哈根飽受塞車之苦,空氣汙染及噪音問題嚴重。政府決定將車水馬龍的市中心商業街改成行人徒步區,反對聲浪不斷,商家擔心生意將與車流一起消失,文化評論家說丹麥人不習慣室外生活。但事實證明,徒步區迎來了更多的消費人潮,從此人們愛上這樣的空間,也期待更多這樣的空間。──這正是環境影響人類行為的經典例證。
 
  邱秉瑜將自己在英國攻讀都市規劃碩士一年之所學、回臺灣任職工程顧問公司一年之所獲,以及七年來在不同城市生活旅行之所思,化為本書二十四篇文章,希望能激發人們對城市未來發展的想像力。

  借鏡世界的一流城市規劃──哥本哈根的行人悠閒自在,倫敦的自行車暢行無阻,波特蘭的輕軌活化街道,魯爾的工業區蛻變重生,紐約的住宅追求公義,京都的夜色魅力獨具──臺灣也可以有世界一流的城市!

名人推薦

  一致讚揚|周奕成(世代文化創業群負責人)、林洲民(臺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局長)、林崇傑(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局長)、姚文智(立法委員)、孫啟榕(建築師)、彭揚凱(OURs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祕書長)、簡旭伸(臺灣大學地理與環境資源學系副教授)【依姓名筆畫排列】

  專文推薦|黃金樺(東海大學景觀學系助理教授)、曾柏文(端傳媒評論總監)

  「秉瑜總能從更大的格局,從制度面、實際營運面,甚至把城市看作一整個運作機制來思考城市的發展。他的新書《我們值得更好的城市》診斷臺灣的城市問題,有切身的在地真實議題,有對應的國際成功典範,更有解決問題的具體建議與做法。」──黃金樺(東海大學景觀學系助理教授)

  「二○一五年年初認識秉瑜,注意到他對許多城市案例的掌握,便鼓勵他寫專欄,希望讓這些好不容易積累的知識公共化,為臺灣城市相關討論注入資源。本書二十四章逐章瀏覽,就像帶著臺北的問題意識,走向世界去考察,讓更多人有意識地反思、激盪、勾勒臺灣更好的可能。」──曾柏文(端傳媒評論總監)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邱秉瑜


  臺北人,英國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空間規劃碩士,畢業於臺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系,去過北京與里昂交換學生。歷任工程顧問公司策劃分析師、臺北市政府聘用規劃師。

  大學時期利用交換學生的機會,一個人揹著背包,完成貫穿七省市的中國內陸大縱走、跨越五國的西歐南歐半環遊,眼界大開之餘,對「城市」產生濃厚興趣,進而立志以此為業。現為聯合新聞網「鳴人堂」公共政策專欄作家,致力於援引國際案例,提倡臺灣都市議題的新思潮。

  搜尋專欄與Facebook:邱秉瑜
  信箱:[email protected]


目錄

推薦序  好公民與好城市──黃金樺
推薦序  延伸我城的想像──曾柏文
自序

第一篇──減少私人運具
■培養無車族群■
臺北離自行車城市還有多遠?
自行車能共享,汽車也能共享?
推動BRT的策略與決心!
■發展軌道運輸■
讓輕軌活化城市的街道!
減碳蓋輕軌,經費從哪來?
利用大眾運輸之便,讓舊城區活化再生!

第二篇──強化步行環境
■限制車輛行為■
為什麼臺灣車不讓人?
巷子內的馬路如何安心走?
怎樣阻止機車入侵人行道?
■擴展步行空間■
徒步區存廢,公投來決定?
讓大眾運輸周邊環境更好走!
把公園綠地串在一起!

第三篇──提升生活品質
■改善居住條件■
街邊型夜市應徹底改革!
讓民間協助開發社會住宅!
城市該如何對付交通噪音?
■打造休閒環境■
花博結束了,場館怎麼辦?
松山機場用地,未來何去何從?
臺鐵臺北機廠,該如何再發展?

第四篇──厚植市民認同
■文化觀光精煉■
臺灣夜間觀光,只有夜市可逛?
如何打造創意街區?
臺北的捷運,站名有問題?
■治理模式創新■
把中正紀念堂改成國會議事堂!
臺北的二○五○願景是什麼?
升格直轄市,區政誰來管?

附錄──全書架構一覽表與圖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