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75,836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 > 老子──為你排難解憂
老子──為你排難解憂
上一张
老子──為你排難解憂
下一张
prev next

老子──為你排難解憂

作者: 王小滕
出版社: 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 2017-09-09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360.00
市场价格: RM54.76
本店售价: RM48.74
促销价: RM48.19
剩余时间: 请稍等, 正在载入中...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世事流轉,自我安頓的最佳指引★
老子──天下第一好心人
和盤托出「真實」,助你悟「道」
打造千金不換的智慧人生

內容特色:
•    文字淺白易懂,幫助讀者理解老子記錄的「真實」──道。
•    八十一章中,每一章均於章名之下,提出老子撰寫此章的緣由,老子察見了什麼問題,或欲解決什麼問題。
•    架構清楚,體例統一:先逐句呈現原文,然後解釋字義、說明文句字面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詮釋義理。
•    帶領讀者跟隨「道」的流動本質,突破常識侷限,掌握整體性質,領悟《老子》字裡行間的智慧。

《老子》一書論及萬物生成、人生修養以及政治理想,主旨是「道」。由於「道」不遠人,它無所不在,是人們生命與生存環境的真實。藉由生活中的不同面向,隨時舉例,老子向讀者揭示了「真實」,也就是「道」。

本書詮釋《老子》義理,不僅停留在字面上,並且跟隨「道」不執著的流動本質,以及渾全不割裂的整體性質,說明《老子》埋藏在字裡行間的洞見與智慧。

立身天地之間,人人皆須自我安頓,此項工作與呼吸同等必要。只不過我們長期被常識所籠罩,觀察與思考都呆滯而固定,生活中常感困厄與苦惱,不知自我安頓應由何處著手。《老子》義理破除常識中的眾多迷思,不曾與當代人們的生命脫節,是現實人生中自我安頓的最佳指引。

現在只要閱讀本書,與作者一同跟隨老子,便可脫離常識的窠臼,不停滯任一隅落,而能觀察完整的全貌,與變同步,靈活應事。不論世事如何流轉變化,你都能凝聚出堅實的內在能量,心靈不再受到拘束,生命豁然開朗,這才是人生最最千金不換的立足地。


本書依《老子》內容逐章解釋,輔以明白易懂的例子加以說明,極適合對日常生活有體悟的讀者閱讀。
──中央警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鄒濬智

文言文究竟對當代人面對生活的態度,和遇到瓶頸的思辨能力有沒有幫助?當你閱讀短短五千言的《老子》,尤其是這本解譯全書思想的《為你排憂解難的老子》,就可以用最少的篇幅、最精要的概念,化解生活中的癥結與對立。誠摯推薦!
──北一女中國文教師、台灣大學師資培育中心助理教授 歐陽宜璋

讀懂老子,並不是要成為孤芳自賞的文人雅士,而是在柴米油鹽的每分每刻,藉由老子的智慧,清晰地省思當下的五官感受與情緒起伏,最終因覺察事物的全貌,怡然自適。
──高雄市桃源區衛生所醫師 鄭孝勇

解讀《老子》奇書,無論是過程還是終點,總要有個開頭,而且需要有個能夠把義理講清楚的開始。這本書是一個好的開始,也是一個好的過程,能夠協助我們從中獲取許多智慧。
──華梵大學哲學系教授 冀劍制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王小滕
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博士
二十多年來,始終以老子、莊子為研究核心
現任陽明大學人文與社會教育中心副教授

開設「老子導讀」、「莊子導讀」課程,已逾十年,被學生稱為「傾囊相授」,也被學生認為善於舉各種生活事例,巧妙說明「道」的意涵。課堂中,總是建議學生:無論面對令人心花朵朵開或是令人感到沉痛的事件,都必須穿過表象,看見隱藏在表象之內、尚未顯現的其它面向。也屢屢強調老子、莊子的義理,不應只是天馬行空、擺擺龍門陣的談論,而應運用於生活中。
江湖傳聞:天地之間,有了不起的智慧,直指疑難憂煩的出路。你可以一笑置之,卻也可以與本書作者連袂追隨它。你願意騎上青牛,親近這歷經兩千五百年選鍊的人生智慧嗎?


目錄

目次
〈專文推薦〉生命中的老子智慧 鄭孝勇
〈專文推薦〉解讀奇書,尋求最終解答 冀劍制

自序
前言

一章
觀諸天地四時,是否能追尋出「常道」?人類畢其心智,化萬物於言語,然而「言」與「意」可否劃上等號?如何以「言」說明「道」之「意」?
二章
大眾認為互斥的兩端,是否果真不並存?聖人之「無為」究竟為何?「無為」是否排斥「為」而不並存?
三章
民心為何騷動不寧?關鍵在於民眾抑或上位者?如何使民心安定?
四章
「道」是否停滯於「虛」?如何敘述「道」,以提醒讀者不可執著?
五章
天地的運作,有無愛憎?治國者可否心存偏私?
六章
「道」之「虛」是否排斥「實」?它為何「不死」但卻「若存」?
七章
天地無私而長存,那麼如果效法天地無私,是否將有所收益?
八章
水滋潤萬物而不爭,那麼效法水之「不爭」,人生是否將有所開創?
九章
追求盈滿銳利,是否全然有利而無弊?成功者,應否霸居高位?
十章
日常生活中,如何實踐「道」?誰具有深遠而非淺薄的「玄德」?
十一章
大眾認為互斥的「有與無」是否果真不並存?「有」與「無」孰重?
十二章
極度追求物欲享受,是否果真為享受?物質與精神,孰輕孰重?
十三章
「得寵與失寵」是否有別?「肉身與大災難」是否有異?
十四章
可否藉由感官對「道」進行辨識?它究竟是「有」抑或是「無」?
十五章
悟道者是否呆滯一隅?他的生命內涵,何以深不可測?
十六章
如何安頓有「生」必有「死」的人生?阻擋死亡抑或坦然面對?
十七章
誰是理想的治國者?上位者的行為與民眾的回應,是否不相干?
十八章
什麼是「仁義、智巧、孝慈、忠臣」一體兩面的另一面?
十九章
如何施政,對民眾有益?鼓吹智巧?抑或節制智巧、秉持樸素?
二十章
老子的生命氣質,是否與大眾相似?他是否炫耀,特別引人注意?
二十一章
恍惚的「道」是否真實存在?如何了解它的真實性?
二十二章
相反的兩方,是否絕不相關?是否唯有自我表現,才可能獲益?
二十三章
自然的運行是否一成不變?誰與自然的運行同步?
二十四章
處處自我表現之人,是否具有「道」的智慧?是否好處更多?
二十五章
「道」有哪些性質?人的性質與「道」有何異同?
二十六章
穩重抑或輕浮,是治國者的理想行止?
二十七章
「有與無」互斥抑或互通?排斥不善,對「善」是否有益?
二十八章
做為天下的通路與典範,是否有所排斥?抑或大度包容?
二十九章
不順應自然的強行有為,可否取得天下?
三十章
什麼是「戰爭」一體兩面的另一面?「道」是否排斥壯大?
三十一章
戰爭是否符合「道」的整體性?戰勝,是「吉」抑或是「凶」?
三十二章
萬物是否由於「名」不同,遂各自獨立、絕無關連?
三十三章
何謂明智?強人?富有?立志?長壽?
三十四章
「大道」何在?它是否固定於「大」?
三十五章
物質享受抑或「道」的智慧,可成就理想人生?
三十六章
什麼是人生中「物極必反」的事態?治國者應如何面對之?
三十七章
什麼是「無為」相應而生的另一面?如何因應過度的欲求?
三十八章
人間為何失落不割裂的整全之「道」而出現許多切割、分別?
三十九章
誰是得道者?它們是否呆滯一隅?「高貴與下賤」是否不並存?
四十章
「道」往什麼方向運作?運作的力度是否強大?萬物源自何處?
四十一章
誰實踐「道」?誰嘲笑「道」?「道」是否果真荒誕可笑?
四十二章
「道」與萬物有何關連性?萬物的性質與「道」有何異同?
四十三章
誰可通過「天下之至堅」?進入密實沒有間隙的「無間」?
四十四章
人們為何因名利財貨而自陷困境?如何脫困?
四十五章
大眾認為互斥的兩端,是否果真不並存?誰是永遠的贏家?
四十六章
人們為何不知足?如何可能知足?貪婪掠奪,抑或喚醒自覺?
四十七章
如何方可擁有真知灼見?向遠方追求,抑或不離大道的整體性?
四十八章
什麼行為與「道」相應?執著於增益?抑或適時節制?
四十九章
治國者可否固執一成不變?對民眾應否一視同仁,無有偏私?
五十章
誰是善於養生之人?極度養生?抑或順隨自然的「出生入死」?
五十一章
「道」、「德」是否順應萬物的自然本質?抑或橫加干預?
五十二章
「母與子、本源與現象」可否切割?「明」的智慧是否偏滯一隅?
五十三章
老子畏懼什麼?誰行於大道?誰偏離大道?
五十四章
什麼是不虞失落而且永存者?它何以不受時空限制而永存?
五十五章
溫柔如嬰兒抑或固執於強壯,對人生有益?「道」是否排斥強壯?
五十六章
悟道者,是否言說?他與大眾是否完全相同?抑或不同?
五十七章
治國用兵,可否一成不變?國家為何混亂?如何恢復安定?
五十八章
如何施政,對民眾有益?是否緊握「福」,即可遠離「禍」?
五十九章
誰在自覺服從「道」之前,就已經服從「道」?放縱抑或自制者?
六十章
如何治國,不至於傷害民眾?何以立足「道」,即可「兩不相傷」?
六十一章
大國如何方可獲得小國的追隨?謙讓包容抑或傲慢排斥?
六十二章
「道」是否有所排斥?抑或大度包容?誰需要被赦免?
六十三章
何謂「整體」?「大與小」是否不相干?「難與易」是否無關?
六十四章
什麼是洞燭機先的智慧?誰具有察見完整全貌的觀察力?
六十五章
以智巧治國,是否為國之福?可否使國家長治久安?
六十六章
上位者謙退不爭,民眾的回應是推崇抑或厭棄?
六十七章
「道」像什麼?為何老子總能勝人一籌?是否因為胸懷「整體」?
六十八章
「整體」的智慧,如何顯現於帶兵、作戰與用人等等面相?
六十九章
用兵可否一成不變?「無敵」是福抑或不然?哀兵是否必輸?
七十章
誰了解「道」的真實?自覺者抑或無自覺者?
七十一章
孰為明智之舉?承認「不知」抑或掩飾「不知」?
七十二章
不壓迫民眾,是否將被民眾厭棄?應如何落實「不壓迫民眾」?
七十三章
是否唯有勇往前衝,才可存活?天網恢恢,是否疏漏不嚴密?
七十四章
民眾為何不畏死?此一不符合自然的現象,與上位者是否有關?
七十五章
人民為何饑餓?難治?輕死?關鍵在於民眾抑或上位者?
七十六章
是否唯有堅強,有助於存活?柔弱是否必定對生命無益?
七十七章
如何使人間的運作,如同自然一般的均衡和諧?
七十八章
何謂正言若反?柔弱勝剛強,是敘述事實之「正言」抑或反諷?
七十九章
誰將招來仇怨?誰將獲得協助?是給予者抑或索取者?
八十章
理想國民眾的生活,建立在「反文明」抑或「整體」智慧的基礎?
八十一章
表象與實質,是否必然吻合?給予他人,是否必將使擁有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