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653,230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术设计 > 艺术总论 > 張大千120周年紀念套書(共二冊):《從古典到現代──張大千的藝術 1950-1983》、《張大千參考書目選錄》
張大千120周年紀念套書(共二冊):《從古典到現代──張大千的藝術 1950-1983》、《張大千參考書目選錄》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張大千120周年紀念套書(共二冊):《從古典到現代──張大千的藝術 1950-1983》、《張大千參考書目選錄》

作者: 馮幼衡
出版社: 羲之堂
出版日期: 2019-12-25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3650.00
市场价格: RM555.22
本店售价: RM494.15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張大千120週年紀念套書(共二冊)
  ★《從古典到現代──張大千的藝術 1950-1983》
  ★《張大千參考書目選錄》


  10 / 12 與香港同步新書發售

  《從古典到現代──張大千的藝術 1950-1983》
  重點聚焦在張大千海外時期的作品。張大千在現代藝術上最大的成就是晚年的潑墨潑彩,無論從風格創新性或影響力的角度而言,張大千都遠遠超越了同輩中的任何藝術家。這次作品的挑選係以 1950 年之後各階段分期具有說明性或代表性作品為主,除了將每件作品的研究作概括性論述之外,並將其繪畫藝術的脈絡作綜合性的分析;也挑選少部分1950年以前摹古集大成較具代表性的作品,以說明張大千一生藝術風格的發展進程。

  本書在性質上為展品圖錄,前半部是〈張大千的古典與現代〉導言,後半部是作品賞析。特別延請到精研大千先生藝事的馮幼衡博士來撰寫展覽圖錄。馮教授曾任張大千中、英文秘書多年,美國普林斯敦大學藝術考古系博士,又師承著名藝術史學者方聞先生,具有豐厚的學經歷背景。她有幸能親炙張大千,對張大千「無一筆無來歷」的藝術表現及創作理念有深入的了解,尤其是對大千先生藝術生活的探究,所見所聞的第一手近距離接觸與觀察,都是無可取代的經歷,突顯了這本書與眾不同的獨到之處。

  《張大千參考書目選錄》
  結合著名的張大千文獻收藏家吳文隆,分享其近四十年的藏珍。吳文隆被公認為全球收藏大千資料最多且最全的第一人,建立巨量的藏書庫,「藏書大千」從臺灣到全世界,追尋張大千歷年展刊、畫冊入手,再延伸至相關書籍。

  全書以編年的方式呈現,圖文對照,堪稱為目前市面所出版發行當中最詳盡的張大千參考書目。此一文獻資料問世,對於研究學者、或是書畫愛好者而言,提供了按圖索驥的重要索引,特別是部分十分珍貴的版本皆為首度曝光,極其難得,對於研究張大千藝術的朋友來說,深具閱讀參考價值。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馮幼衡


  (著作:《從古典到現代——張大千的藝術1950-1983》)

  臺灣大學外文系學士,美國普林斯敦大學藝術考古系博士。曾任藝術家張大千私人秘書,並曾服務於臺北故宮博物院書畫處,任教於維吉尼亞理工暨州立大學藝術系、加州州立大學洛杉磯分校藝術史系、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現為臺灣藝術大學書畫系教授。

  馮教授曾任二十世紀最重要畫家之一張大千之中英文秘書多年,有幸親炙此藝壇巨擘,對張大千之作畫技巧及創作理念有第一手近距離之接觸與觀察,並曾耳聞張大千口述的一部活生生的二十世紀(藝術)歷史,是目前海內外研究張大千的專家。

  擔任張大千秘書期間,她曾以其親身觀察經驗著有《形象之外:張大千的生活與藝術》(九歌出版社,1983 年; 增訂版,三聯書店,2019 年)一書,除了談張大千的繪畫,也涉及他的造園、美食、及為人處世之道,為喜愛大千繪畫的人,提供了第一手珍貴的資料。

  她的博士論文《李結(1124-1197 以前)西塞漁社圖:南宋士大夫繪畫研究》所研究的《西塞漁社圖》,現藏美國大都會博物館,也曾是大風堂的收藏。《西塞漁社圖》是一幅以董源(934- 約962)風格繪就的文人青綠山水,而南唐的董源風格與青綠山水正是大千日後創作的重要來源,研究此畫更增進了她對張大千青綠山水每一個階段,包括他晚年潑彩作品,與歷史上青綠山水發展之間千絲萬縷的關係。

  其後她又將對張大千的多年研究集結成冊出版了《借古開今:張大千的藝術之旅》(三聯書店,2019年),內容包括〈張大千在上海〉、〈南張與北溥〉、〈張大千早期(1920-40)的青綠山水〉、〈張大千中期(1941-60)的青綠山水〉、〈張大千晚期(1960-1983)的青綠山水〉、〈張大千的自畫像〉、〈張大千的仕女畫〉等多篇文章。從張大千的時代、山水、人物三方面研究他「以復古為創新」的創作態度,指出張大千在現代藝術上最大的成就是晚年的潑墨潑彩,而且他對色彩的敏銳大膽,在傳統畫家中無人能出其右,是二十世紀中國畫家中使用色彩最為成功的畫家之一,而最難能可貴的是他這份功力,完全

  奠基於中國繪畫自身的傳統。

  另外她著有關於中國藝術論文多種,包括:
  ◎ 〈明清女性肖像畫:娟娟獨立寒塘路〉,《典藏古美術》,第303、304 期(2017 年12 月;2018 年1 月)。
  ◎ 〈皇太后、權力、藝術-慈禧太后肖像畫解讀〉,《故宮學術季刊》,第30 卷,第2 期(2012 年冬季),頁103-156。
  ◎ 〈陳洪綬的仕女畫—晚明女性內涵的反思與新境〉,《故宮學術季刊》,第27 卷,第3 期(2009年冬季),頁1-43 。
  ◎ 〈女性與中國傳統繪畫瑣談〉《藝術觀點》(2007 年4 月春季號),第31 期,頁28-33。
  ◎ 〈丹青千秋意,江山有無中—溥心畬(1896-1963)在台灣〉,《造形藝術學刊》(2006 年12 月),頁19-50。
  ◎ 〈唐寅仕女畫的類型與意涵〉,《故宮學術季刊》,第22 卷,第3 期(2005 年春季),頁55-90。
  ◎ 〈法外趣:觀董陽孜書展〉,《歷史文物月刊》,第十卷,第三期(2000 年3 月),頁20-24。
  ◎ 〈西塞漁社圖跋之研究:談李結生平與南宋士大夫書法〉,《故宮學術季刊》,第17 卷,第2 期(1999年冬季),頁65-122。
  ◎ 〈溪岸圖的再思考〉,《歷史文物月刊》,第七卷,第八期(1997 年11 月),頁58-62
  ◎ 〈畫如其人的董小宛〉,《故宮文物月刊》,第175 期(1997 年11 月),頁54-79。
  ◎ 〈八大山人生平與藝術之分期研究〉,《故宮學術季刊》,譯自方聞英文原文:”Stages in the Life and Art of Pa Ta, 1626-1705” 第四卷,第四期(1987 年夏季),頁1-14。
 


目錄

《從古典到現代——張大千的藝術1950-1983》
林百里 序   
黃光男 序  
張大千 海內外遊蹤與展覽  
馮幼衡 導言   
作品賞析  
1. 1929 清湘大觀圖
2. 1933 大千黃山遊 十二開冊頁
3. 1937 把酒當天問明月
4. 1940 四川山色
5. 1942 香供養天女
6. 1944 紅葉白鳩
7. 1945 黃山記游 十二開冊頁
8. 1946 松下問道
9. 1948 白茶花
10. 1948多子圖
11. 1948李杜聯吟圖
12. 1949登高思雲暖
13. 1950花卉冊頁
14. 1950芭蕉仕女圖
15. 1950擬唐人秋郊攬轡
16. 1951天竺歌姬
17. 1951頂北投
18. 1951水閣消夏
19. 1951 秋水雲帆
20. 1952 謝恩圖
21. 1952 省齋讀畫圖
22. 1952 波斯玉眼雪狸圖
23. 1952 霍山瑞靄
24. 1953 蜀山春曉
25. 1953 不忍話舊圖
26. 1953 林黛畫像
27. 1953 納嘉納福大瀑布
28. 1954 拈花仕女圖
29. 1955 八德園造園圖
30. 1955 婀娜娉婷
31. 1958 賞松圖
32. 1960 凝思圖
33. 1960 六十二歲自畫像
34. 1960 夷陵三遊洞
35. 1960 黃山倒掛松
36. 1960 峨眉三頂
37. 1961 竹林美人圖
38. 1962 風荷圖
39. 1963 福隆港紀遊
40. 1963 戲迷傳
41. 1963 冷香飛上詩句
42. 1963 觀泉圖
43. 1964 摩詰山園圖
44. 1965 瑞士道中之金波翠嶺
45. 1965 山嵐
46. 1965 翠蓋雲裳香滿塘
47. 1965 瑞奧道中寫景
48. 1965 潑墨山水
49. 1965 哈巴狗
50. 1966 雲山圖
51. 1966 潑墨黃山
52. 1966 益都遊屐
53. 1966 江雨泊舟
54. 1966 溪山閒棹
55. 1967 春山瑞雪 行書七絶
56. 1967 黛山霧曉
57. 1967 雲靄山家
58. 1967 五亭湖
59. 1967 加州夏山
60. 1967 潑彩山水
61. 1968 讀書秋樹根
62. 1968 夏山隱居
63. 1968 春雲曉靄
64. 1968 卷去青靄望水天
65. 1969 伊吾閭瑞雪圖
66. 1969 瓊峰雪擁圖
67. 1971 可以橫絕峨嵋巔 行書
68. 1972 玉山小景
69. 1972 春山積雪
70. 1973 高山長青
71. 1973 長臂猿
72. 1973-74 石版畫
1973 之一 高崖老屋
1973 之二 山村曉靄
1974 之三 朱荷
73. 1976 春雲曉靄
74. 1976 雨裛紅蕖冉冉香
75. 1977 雅歌 • 香草嘉果良木冊 十二開冊頁
76. 1979 山邨圖
77. 1979 放牧圖
78. 1979 冷香飛上詩句
79. 1980 阿里山曉色
80. 1980 潑彩朱荷
81. 1981 闊浦遙山
82. 1981 東湖瑞翠
83. 1983 秋山圖
陳筱君 後記
附錄
張大千簡明年譜
參考書目選錄
作者簡介

《張大千參考書目選錄》
編者序
(一)張大千歷年展覽暨書畫冊
展覽年表 AChronology of Exhibitions
書畫冊 Calligraphyand Painting Albums
(二)參考書目
大千著作(收錄大千詩文、畫論、集聯、信札)
大千收藏(收錄大千收藏書畫之圖錄)
文獻與研究
專書
專文
雜誌與期刊
拍賣專刊
學位論文、考察報告
報紙、網路文章
印輯
影音攝影紀錄
畫箋
月曆
明信片
海報
收藏手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