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74,159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商品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简体书 > 無機及分析化學(第2版)
無機及分析化學(第2版)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無機及分析化學(第2版)

作者: 馬志領,李志林,周國強,賈光(主編)
出版社: 化學工業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5-09-0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294.00
市场价格: RM52.85
本店售价: RM47.04
促销价: RM46.51
剩余时间: 请稍等, 正在载入中...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無機及分析化學(第二版)》吸取了非化學專業教材淺顯易懂的特點,保持了化學專業教材內容的深度和廣度,無機化學和分析化學的知識全面系統,可充分滿足學生的考研需求。

主要內容包括化學基本原理、化學平衡及應用、滴定分析、元素化學知識和吸光光度法等19章,致力於培養學生掌握正確的思維和學習方法,提高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編排時以化學基本原理為主線,將四大平衡與相應的滴定分析方法融合在一起,理論與實際結合更為緊密,更加適合素質教育的要求和便於自學,可根據不同專業、教學物件、教學時數等具體情況對教材進行靈活取捨。

《無機及分析化學(第二版)》可作為化學、化工、材料、環境科學、藥學、生命科學、醫學及農林院校有關專業的教材,也可供環境工程、製藥工程、輕工業及水產等專業的師生參考。


作者介紹


目錄

第1章物質狀態
1.1氣體
1.1.1理想氣體狀態方程
1.1.2道爾頓分壓定律
1.2液體和固體
1.2.1液體和固體的特性
1.2.2水的相圖
1.3分散系
1.3.1溶液
1.3.2稀溶液的依數性
1.3.3溶膠
1.3.4高分子溶液和締合膠體
1.4等離子體
1.5超臨界狀態
習題

第2章原子結構
2.1原子結構的近代概念
2.1.1量子化
2.1.2電子的波粒二象性
2.1.3微觀粒子運動的統計性規律--波動方程
2.1.4原子軌道Ψ和概率密度|Ψ|2圖形
2.2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
2.2.1原子的能級
2.2.2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
2.3原子結構與元素週期表
2.3.1原子的電子層結構與元素的分區
2.3.2原子的電子層結構與週期
2.3.3原子的電子層結構與族
2.4原子結構與元素性質
2.4.1原子半徑
2.4.2電離勢
2.4.3電子親和勢
2.4.4元素的電負性
2.4.5元素的金屬性和非金屬性
習題

第3章分子結構與晶體結構
3.1共價鍵理論
3.1.1價鍵理論
3.1.2雜化軌道理論
3.1.3價層電子對互斥理論
3.1.4分子軌道理論  
3.2分子間作用力和氫鍵
3.2.1分子的偶極矩和極化率
3.2.2分子間作用力
3.2.3氫鍵
3.3晶體結構和類型
3.3.1分子晶體
3.3.2原子晶體
3.3.3離子晶體和離子鍵
3.3.4金屬晶體和金屬鍵
習題

第4章化學熱力學基礎
4.1一些常用的術語
4.1.1體系和環境
4.1.2內能
4.1.3狀態和狀態函數
4.1.4廣度性質和強度性質
4.1.5熱力學的標準狀態
4.1.6過程與途徑
4.1.7熱和功--熱力學定律
4.2熱化學
4.2.1等容熱效應、等壓熱效應和焓的概念
4.2.2熱化學方程式
4.2.3熱效應的計算
4.3熱力學第二定律
4.3.1化學反應的方向和自發過程
4.3.2熵
4.3.3熱力學第二定律
4.4Gibbs函數及其應用
4.4.1Gibbs函數變與化學反應進行方向
4.4.2標準生成Gibbs 函數
4.4.3ΔG與溫度的關係
習題

第5章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
5.1化學反應速率的概念
5.1.1經驗標記法
5.1.2用反應進度表示反應速率
5.2反應速率理論簡介
5.2.1碰撞理論
5.2.2過渡狀態理論
5.3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
5.3.1反應物本性的影響
5.3.2外界條件的影響
5.4強電解質溶液--活度
5.4.1強電解質在溶液中的狀況
5.4.2活度和活度係數
5.4.3離子強度
5.5化學平衡
5.5.1可逆反應與化學平衡
5.5.2平衡常數
5.5.3平衡常數的確定
5.6化學平衡的移動
習題

第6章分析化學基礎
6.1分析化學概述
6.1.1分析方法的分類
6.1.2定量分析的一般過程
6.2化學計量、誤差與資料處理
6.2.1誤差與有效數字
6.2.2有限實驗資料的統計處理
6.2.3分析結果的處理與報告
6.3滴定分析法
6.3.1滴定分析過程與有關名詞
6.3.2滴定分析主要方法和特點
6.3.3滴定方式和滴定分析法對化學反應的要求
6.3.4基準物質和標準溶液
6.3.5滴定分析中的體積測量
習題

第7章酸堿平衡
7.1酸堿理論的發展
7.1.1經典酸堿理論
7.1.2酸堿的溶劑理論
7.1.3酸堿質子理論
7.1.4酸堿電子理論
7.2水的解離平衡
7.2.1水的離子積常數
7.2.2溶液的酸鹼性
7.3酸堿溶液中氫離子濃度的計算及型體分佈
7.3.1質子條件式
7.3.2酸堿溶液中氫離子濃度的計算
7.4鹽溶液中的酸堿平衡
7.4.1弱酸強鹼鹽
7.4.2強酸弱鹼鹽
7.4.3弱酸弱鹼鹽
7.4.4多元弱酸強鹼鹽
7.4.5多元弱鹼強酸鹽
7.4.6影響水解程度的因素
7.5兩性物質溶液
7.6緩衝溶液
7.6.1緩衝溶液的組成、類型及作用原理
7.6.2緩衝溶液pH值的計算
7.6.3緩衝溶液的若干性質
7.6.4緩衝溶液的配製
7.6.5血液中的緩衝系及緩衝作用
習題

第8章酸堿滴定法
8.1酸堿指示劑
8.1.1酸堿指示劑的作用原理
8.1.2酸堿指示劑的變色範圍及其影響因素
8.1.3混合指示劑
8.2酸堿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8.2.1強鹼滴定強酸或強酸滴定強鹼
8.2.2強鹼滴定一元弱酸或強酸滴定一元弱鹼
8.2.3多元酸、混酸與多元堿的滴定
8.2.4終點誤差
8.2.5酸堿滴定法的應用
習題

第9章配位平衡
9.1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9.1.1配位化合物的定義
9.1.2配合物的組成
9.1.3配合物的命名
9.2配合物的價鍵理論和空間構型
9.2.1配合物的磁性
9.2.2價鍵理論
9.2.3配合單元的空間結構
9.3配合物的穩定性
9.3.1配位化合物的穩定常數與不穩定常數
9.3.2影響配合物穩定性的因素
習題

第10章配位滴定法
10.1配位滴定對化學反應的要求
10.2配位滴定法所用配位劑
10.2.1無機配位劑
10.2.2有機配位劑
10.2.3EDTA
10.3金屬離子與EDTA配合物的特點
10.4配位反應的副反應係數
10.4.1金屬離子與EDTA反應的平衡常數
10.4.2滴定劑Y的副反應係數αY
10.4.3金屬離子的副反應係數αM
10.4.4配合物副反應係數
10.5配合物的條件穩定常數
10.6配位滴定基本原理
10.6.1滴定曲線
10.6.2終點誤差及準確滴定的判據
10.6.3金屬指示劑
10.6.4配位滴定中酸度的控制
10.6.5混合離子的選擇性滴定
10.6.6其他滴定劑的應用
10.7配位元滴定的方式和應用
10.7.1各種滴定方式和應用
10.7.2標準溶液的配製和標定
習題

第11章氧化還原反應與電化學
11.1離子-電子法配平氧化還原方程式
11.2原電池和電極電勢
11.2.1原電池
11.2.2電極電勢
11.2.3能斯特方程
11.3電極電勢的應用
11.3.1氧化劑和還原劑相對強弱的比較
11.3.2氧化還原反應方向的判斷
11.3.3判斷氧化還原反應進行的順序--分步氧化
11.3.4氧化還原反應進行程度的衡量
11.3.5確定溶液的pH值
11.3.6確定有關的平衡常數
11.4元素的電勢圖及其應用
11.4.1判斷元素處於某一氧化態時是否會發生歧化反應
11.4.2由相鄰已知電對的電極電勢值求
未知端點電對的電極電勢值
11.5電勢-pH值圖及其應用
11.5.1電勢-pH值圖
11.5.2電勢-pH值圖的應用
11.6電解
11.6.1分解電壓和超電勢
11.6.2電解池中兩極的電解產物
習題

第12章氧化還原滴定法
12.1氧化還原滴定法概述
12.2氧化還原滴定基本原理
12.2.1滴定曲線
12.2.2氧化還原滴定法中的指示劑
12.3氧化還原預處理
12.4氧化還原滴定法的分類及應用示例
12.4.1高錳酸鉀法
12.4.2重鉻酸鉀法
12.4.3碘量法
習題

第13章沉澱溶解平衡與沉澱滴定
13.1沉澱溶解平衡
13.1.1溶度積規則
13.1.2沉澱的生成
13.1.3分步沉澱
13.1.4沉澱的溶解
13.1.5沉澱的轉化
13.2沉澱滴定法
13.2.1沉澱滴定法概述
13.2.2沉澱滴定法的滴定曲線
13.2.3沉澱滴定法的終點檢測
13.2.4應用示例
習題

第14章重量分析法
14.1沉澱重量法對沉澱形式和稱量形式的要求
14.2沉澱的完全程度與影響沉澱溶解度的因素
14.3影響沉澱純度的因素
14.4沉澱的形成與沉澱條件
14.4.1沉澱的類型
14.4.2沉澱形成的一般過程
14.4.3沉澱條件的選擇
14.5沉澱的過濾、洗滌、烘乾或灼燒和分析結果的計算
14.5.1沉澱的過濾、洗滌、烘乾或灼燒
14.5.2結果的計算
習題

第15章s區元素
15.1氫化物
15.2氧化物
15.3氫氧化物
15.4鹽類
習題

第16章p區元素
16.1硼族
16.1.1概述
16.1.2硼的化合物
16.1.3鋁及其化合物
16.2碳族元素
16.2.1概述
16.2.2碳的化合物
16.2.3矽的化合物
16.2.4錫和鉛
16.3鹵素
16.3.1鹵素的成鍵特徵
16.3.2鹵素單質
16.3.3鹵化氫和鹵化物
16.3.4鹵素含氧酸及其鹽
16.4氧族元素
16.4.1基本性質
16.4.2單質
16.4.3氧族元素的二元化合物
16.4.4含氧化合物
16.4.5含氧酸的氧化還原性和酸的強度規律
16.5氮族元素
16.5.1基本性質
16.5.2單質
16.5.3氫化物
16.5.4氮的含氧化合物
16.5.5磷的含氧化合物
16.5.6砷、銻、鉍的含氧化合物
16.5.7砷分族硫化物
習題

第17章過渡金屬元素化學
17.1d區元素
17.1.1d區元素概述
17.1.2鉻
17.1.3錳
17.1.4鐵系元素
17.2ds區元素
17.2.1銅分族的化合物
17.2.2鋅分族化合物
習題

第18章生命元素及其在生物體內的作用
18.1生命元素和生物無機化學的關係
18.2生命元素
18.2.1元素的生物學分類
18.2.2巨集量元素
18.2.3必需微量元素
18.2.4人體的放射性同位素
18.3生命元素在生物體內的作用
18.3.1巨集量元素的生物功能
18.3.2必需微量元素的生物功能
18.3.3鉛、鎘和汞的毒性
18.4元素的性質與週期表
18.4.1生命必需元素在週期表中的位置
18.4.2微量元素的毒性和營養與元素週期表
18.4.3元素的性質與週期表

第19章紫外-可見吸光光度法
19.1概論
19.1.1紫外-可見吸光光度法的特點
19.1.2物質對光的選擇性吸收
19.1.3物質對光吸收的本質
19.2光的吸收定律--朗伯-比耳定律
19.3偏離比耳定律的原因
19.3.1比耳定律的局限性
19.3.2非單色入射光引起的偏離
19.3.3溶液發生化學變化引起的偏離
19.4紫外-可見吸光光度計
19.5顯色反應與顯色條件的選擇
19.5.1對顯色反應的要求
19.5.2顯色反應條件的選擇
19.6儀器測量誤差和測量條件的選擇
19.6.1入射光波長的選擇
19.6.2光度計讀數範圍的選擇
19.6.3參比溶液的選擇
19.7應用示例
19.7.1單組分的測定
19.7.2多組分的測定
19.8紫外光度法在生物學中的應用
習題

附錄
附錄一一些重要的物理常數
附錄二原子半徑
附錄三元素的電離勢
附錄四一些元素的電子親和勢
附錄五元素電負性
附錄六哥西密德和鮑林的離子半徑數據
附錄七一些物質的熱力學函數
附錄八酸、堿離解常數
附錄九常用緩衝溶液的pH值範圍
附錄十溶度積常數
附錄十一標準電極電勢
附錄十二某些氧化還原反應的條件電極電勢
附錄十三配合物的穩定常數
附錄十四金屬離子與氨羧配合劑配合物穩定常數的對數值
附錄十五一些金屬離子的lgαM(OH)值
附錄十六一些配合滴定劑、掩蔽劑、緩衝劑陰離子的lgαL(H)值
附錄十七一些配合滴定劑、掩蔽劑、緩衝劑陰離子酸的形成常數
附錄十八金屬指示劑的lgαIn(H)值及金屬指示劑變色點的pM值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