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83,573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商品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简体书 > 香港:都市想象與文化記憶
香港:都市想象與文化記憶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香港:都市想象與文化記憶

作者: 陳平原
出版社: 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5-03-0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396.00
市场价格: RM71.19
本店售价: RM63.36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文學藝術如何表現城市、城市的變遷以及城市中的人?文學藝術中的城市、城市的歷史文化記憶及人們對城市的想象又怎樣反過來塑造着城市及城市中的人? 借用城市考古的眼光來溝通時間與空間、物質與精神、口頭傳說與書面記載、歷史地理與文學想象,以此在某種程度上重現古都風韻;同時關注文人雅士文字中的都市風情,以此重構中國文學史的圖景,是”都市想象與文化記憶叢書”的用意所在。

《香港:都市想象與文化記憶》從文學、繪畫、電影、新聞、建築等不同視角,描繪香港這個國際大都會的前世今生。作為一種新的研究范式,本書對香港的城市想象,既包括文學、文化中的城市經驗,也包括對城市的敘述。研究者通過大量第一手資料,為我們呈現出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香港;通過本書,不難體味香港的城市變遷及香港人的情感、心路歷程。

陳平原,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文學講座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曾任北京大學中文系主任;陳國球,著名作家,香港教育學院人文學院院長兼中國文學講座教授;王德威,美國哈佛大學東亞系講座教授,台灣”中研院”院士。


目錄

「都市想象與文化記憶叢書」總序/陳平原
序言/陳平原
文學的香港史——十個關鍵時刻
五四運動在香港的初期發展——以《華字日報》為中心的考察
省港聲色味——從20世紀20年代兩地畫報所見
開島百年無此會——二十年代香港北山詩社研究
「在」香港的兒童副刊——《星島日報·兒童樂園》研究(1948-1949)
人間畫會:20世紀40年代后期香港左翼美術社團小考
「包括在外」,排除在內:華語語系敘事策略——重繪金庸俠義地形圖
六十年前的香港想象——初論馮宏道《五十年后之香港》
兩位散文家筆下香港的山——城市香港的另類想象
我見青山多嫵媚——葉靈鳳、李歐梵的「香港書寫」
本土的自創與解體——從《我城》到《白發阿娥及其他》
殖民城市的記憶與遺忘——論香港現代主義詩人梁秉鈞的詩歌特色
香港:邊緣的政治
以影犯禁——戰后香港電影的政治審查
從電影看香港涉外關系史
1950-60年代香港電影的現代性——以巴金《家》的電影改編為主
幽靈人間,鬼味香港
張愛玲《色,戒》電影改編在香港的接受情況
舞照跳——香港電影與文學中的舞廳文化與城市想象
20世紀香港戲劇的文化政治——幾個現象概述
香港·1941——田漢話劇中的「香港」再現
台灣視野下的香港文學
香港文學生產場域與1950年代文學史敘述
馬朗五六十年代的雙城記——以台港現代主義文學跨區域傳播為焦點
1950、60年代香港與馬華現代文學關系之考辨——以姚拓文學活動為中心的考察
落在香港、吉隆坡和紐約的雨——楊際光的離散現代性
集體記憶的保留抑或設計傳統的延續——關於香港1940-70年代現代建築設計成就的研究
建築保育與本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