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83,356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商品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简体书 > 賽博人:數字時代我們如何思考、行動和社交
賽博人:數字時代我們如何思考、行動和社交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賽博人:數字時代我們如何思考、行動和社交

作者: (美)約翰·蘇勒爾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8-07-0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528.00
市场价格: RM94.92
本店售价: RM84.48
促销价: RM79.73
剩余时间: 请稍等, 正在载入中...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隨著數位時代的飛速發展,網路空間正在深深影響著我們每個人的思想、感受和網路行為,其對我們的影響甚至比在現實生活中影響更大。

為全面解析人類在網路空間中的感知、感覺、思維以及行為方式,説明我們應對生活中面臨的各種挑戰,促進個人成長和改善心理健康,網路心理學專家和學科奠基人約翰•R.蘇勒爾,根據20多年在不同網路環境裡進行參與-觀察式的實地調查所獲得的成果,綜合運用了行為心理學、認知心理學、人本主義心理學和心理動力學理論,研究了網路身份管理、網路脫抑制、文本交流和圖像交流、網路人際關係中的親密行為和誤解、對社交媒體相互衝突的態度、上癮、人們在網路空間中的異常行為、虛擬實境、人工智慧和媒體超負荷等問題,建立了“網路心理學結構體系的八個維度”,為人們在數字時代改善生活方式和提升幸福感提出了獨到的見解。


作者介紹

約翰·R.蘇勒爾(John R. Suler),美國萊德大學(Rider University)科學技術中心心理學教授,愛爾蘭皇家外科醫學院名譽教授,國際公認的網路心理學的奠基人。曾出版有關網路心理學、東方哲學、攝影心理學、心理治療和創造力的多部圖書。


目錄

序言01
前言03
簡介進化中的新生兒001
網路空間的誕生003
網路心理學的誕生006
新的結構體系009
網路心理動力學011
親身體驗網路:個體差異與主觀性012
無須數位的研究:定性研究013
應用我們的知識017
沉浸式研究的發展018
預測未來022
第一章網路心理學結構體系027
網路空間是心理空間030
網路心理學結構體系的八個維度033
身份維度:我是誰035
社交維度:我們是誰039
互動維度:我如何做到這一點042
文本維度:這個詞是什麼045
感官維度:我是如何意識到的047
時間維度:現在是什麼時間050
現實維度:這是真的嗎057
物理維度:可觸摸嗎060
網路心理學結構體系理論的應用064
第二章存在感:此時此地067
我在這兒:網路環境的存在感070
其他人在這兒:人際關係的存在感074
存在感的結構體系078
一種存在感並不適合所有情況079
什麼是此時此地081
第三章動態的數位自我085
你是誰088
何謂自我088
網路空間的個性風格101
把我整合在一起:融合原則105
妥協的和被拯救的我111
第四章脫抑制的自我119
網路脫抑制效應122
III
有利的脫抑制和有害的脫抑制122
你不認識我(分裂性的匿名)125
你看不見我(不可見性)127
回頭見(非同步性)128
全在我的頭腦中(自我內向投射)129
只是一場遊戲(分裂性的想像)130
只發生在你我之間(感知隱私)131
我們是平等的(地位和權利被弱化)133
其他任何人都認為還好(促進社交)134
是受脫抑制的影響還是抵制脫抑制135
在界限內洩露136
真實的自我是虛幻的137
第五章電子化的人際關係141
持懷疑態度的人要注意了143
讓我們變得有意義:人際關係的感官特徵144
文本與身體150
按鈕式的人際關係152
沉迷於按鈕式的經濟中156
面對面人際關係與網路人際關係之間的決戰嗎?158
第六章與你的想像不同:人際關係的感知161
媽媽、爸爸、機器164
媽媽、爸爸和網路上的人173
IV
誰正在對誰做什麼事// 176
真正的和想像的網路戀人// 177
他裝扮成她:性別交換182
扮演男性的女性186
網路衝突的解決189
黑洞體驗195
第七章文本交流199
一種新型的人際關係201
文本交流的技能、風格和態度202
看不見和聽不見的文本交流206
文本交流的時間轉變208
文本交流可以被保存下來210
格式長短不一的文本交流211
對文本交流細微差別的剖析213
從聊天到發信息231
文本交流的移動性240
第八章圖像交流245
圖片分享愛好者的見解249
圖像與文字250
圖像本身253
自我肖像透露的秘密生活257
視覺資料流程266
V
目錄
使用你的語言272
照片的治療作用279
第九章我,虛擬化身283
圖形化多使用者交談與第二人生286
隱藏、透露和改變個人身份的虛擬化身288
形狀各異,大小不一289
虛擬化身的進化299
個性化301
這就是全部的我:虛擬化身收藏集303
社交潤滑劑306
異常的虛擬化身309
圍繞核心變換314
背景不僅僅是牆紙314
讓我們呈現物理特性317
虛擬化身世界的內與外319
第十章我們中的一員:群組與社區321
Palace 的發展之路324
週期與階段331
年長者與基本問題334
創建社區338
操作工作組340
使課堂電子化343
VI
群體內的空間區域346
真正的群組352
第十一章改變與過度行為355
勇往直前:媒體轉換358
媒體轉換動機360
媒體轉換焦慮363
媒體心理定式365
如何進行媒體轉換367
技術支援的心理學369
各種各樣的超負荷體驗371
超負荷心理的症狀373
圖片超負荷375
對超負荷的補救措施376
吸取垃圾資訊的教訓379
吸取“千年蟲”的教訓386
網路空間狂熱389
第十二章上癮還是熱衷391
我們應該如何稱呼它?394
診斷的滑坡謬誤395
隱藏的需求400
性愛需求的背後403
觀察新現實的需求405
VII
目錄
成就感的需求407
歸屬感的需求408
社交的需求410
自我實現的需求412
回歸到融合原則413
第十三章數字領域異常行為415
一切是否是相對的419
脫抑制的沮喪420
不是不端行為:輕度的異常行為421
非禮勿視:異常的圖像425
非禮勿言:異常的語言428
當異常行為複雜化的時候432
技術異常行為439
功夫預防和幹預策略440
自動幹預和機器人員警442
棍棒和石頭445
骨折446
第十四章合成型現實與合成型生命體449
逼真的合成型現實452
想像的合成型現實454
虛擬實境的現實456
在裡面和在外面,主動和被動457
VIII
終極的合成型現實459
夢幻世界的網路空間462
替代夢境的網路空間469
合成型的你470
會思考、有感覺的血肉之軀472
無限接近,但是就差一點474
是否人格化476
對聊天機器人的心理評估478
成為上帝482
第十五章電療法485
發現自我(身份維度)490
人際關係的治癒作用(社交維度)491
使用你的語言(文本維度)493
感知才會相信(感官維度)495
時間受我掌控(時間維度)496
表現真實(現實維度)498
擁有身體和物理環境(物理維度)502
我親自去做(互動維度)503
自助治療程式504
合成型治療師與人類治療師513
機器能做的心理治療516
終極的合成型治療師519
合成型治療師的智慧與人類的智慧相差無幾523
IX
目錄
結論研究與研究人員533
數位領域生命體形式的個案研究536
研究中的研究人員537
做有道德的研究人員539
大資料,大問題540
傳播資訊544
下一代545
參考文獻547
致 謝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