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83,306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商品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简体书 > 生態設計手冊
生態設計手冊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生態設計手冊

作者: (馬來西亞)楊經文
出版社: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4-07-0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594.00
市场价格: RM106.79
本店售价: RM95.04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楊經文編著的《生態設計手冊》分為三部分:一、生態設計的概念、前提、理論等基本介紹;二、生態設計導則(包括幫助設計者確定所要設計的生態內容;系統的室內舒適條件和相關的系統設計;系統的內外環境關係;系統的輸入輸出;系統的評估);三、相關的生態思考。本書是作者長期實踐探索的總結。

它以熱帶、亞熱帶氣候的建築生態設計為主要研究物件,全面而廣泛地介紹了生態設計知識和系統的生態設計方法,並結合了景觀生態學、城市生態學和普通生態學等理論的知識,對建成環境中的生物物種進行了一定深度的探討,介紹、提出了”城市屋頂空間物種”、”景觀橋”、”正干擾”等概念;作者對被動生態設計,如”風鏟”、”被動式日照系統”等較為重視,介紹了通過電腦流體動態類比等方法,以及如何通過建築設計來改善建築微氣候。

本書論述對象主要為建築以及基礎設施等建成環境,少部分章節還有產品生態的內容,有利於拓寬生態設計的視野;而且本書沒有難以理解的公式和理論推導,容易為讀者所掌握與應用;特別是作者總結出的如”空中庭院”、”綠化遮蔭”、”垂直連續綠化”和”生物與非生物一體化設計”等設計方法,對於我國濕熱地區具有較強的應用價值和借鑒價值。


作者介紹


目錄

緒言

A部分 基本假設與策略
何為生態設計?
人工與自然系統的生態整合設計
生態設計的目標:
環境友好的、與環境無縫緊密整合的設計
生態設計的基礎:
生態系統概念
生態擬態:
基於生態系統類比的設計
生態設計的一般法則和理論基礎:
從系統到環境的互動矩陣

B部分 設計指導
考察設計的前提條件:
決定是否建造/製造
識別設計客體是產品(無固定或僅有臨時場所)還是建築或基礎設施(二者皆有場所特異性):
確定有效期的策略、場所特異性及設計系統的固定
確定設計與環境融合所能達到的程度:
確立特定的約束條件
評估設計系統所在場地的生態歷史:
選址和確立總體場地策略
調查設計系統的生態系統(針對特定場地的設計):
為規劃設計設立生態基準和背景,以保護生態系統井恢復受損或退化環境
描述與當地生態系統相關的設計系統(人造或複合生態系統)邊界:
確立生態系統與生物多樣性提升的大體範圍
通過設計來平衡設計系統的生物與非生物組分:
在水準與垂直兩個方向上,將設計系統的無機質與生物質整合,並設計退化生態系統的修復方案
通過設計改善現有生態連接並建立新的生態連接:
提高設計系統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系統的現有組分,同時建造新的生態廊道和生態連接
(如使用生態陸橋、樹籬和提升水平整合度)
通過設計降低建成環境對當地生態的熱島效應:
降低並改善對城市微氣候的影響
通過設計減少設計系統中不同的交通模式、道路和車輛停車場的影響
通過設計整合設計系統的廣域規劃背景和城市基礎設施
通過設計改善室內舒適度(針對作為圍護結構的設計系統):
基於優化模式(B13一B17)設計的建成環境
通過設計優化設計系統的所有被動模式(或生物氣候設計):
確定建成環境、佈局、規劃的配置,在不使用可再生能源的前提下,通過設計提高室內舒適度水準,
採用與當地氣候相適應的低能耗設計
通過優化設計系統中所有混合模式:
在部分使用可再生能源的前提下,通過設計提升室內舒適度水準,採用與當地氣候相適應的低能耗設計
通過設計優化系統中的全模式方案:
通過設計使用最少的可再生能源,並且採用適合當地氣候的低能耗設計,以提高舒適度水準
通過設計優化系統的生產模式方案:
在獨立製備能源的前提下,採用適應當地氣候的低能耗設計,通過設計提升室內舒適度水準
通過設計優化系統中的複合模式方案:
採用複合模式,在使用較少的可再生能源的前提下,通過設計提升室內舒適度水準,
採用適應當地氣候的低能耗設計
通過設計將生物質與設計系統的無機質進行內部整合
(如通過室內景觀美化、室內空氣品質改善等)
水資源的節約、回收利用和集蓄設計:節水
廢水和汙水處理以及迴圈回收系統的設計:
控制並整合人類的廢棄物以及其他排放物
糧食生產與自給設計:
通過設計推動城市農業和永續農業
根據生態系統的迴圈特徵來類比設計建成系統中材料的使用,
以最大限度減少廢棄物的產生:
持續的重複利用、迴圈利用和*終的生態整合設計
垂直整合設計:
設計系統與生態系統的多元化整合設計
通過設計減少生態系統的雜訊與光污染
將建成環境作為物質與能量輸入流的管理中轉站進行設計:
通過設計系統評估建成環境的輸入、輸出及其結果
通過設計保護不可再生能源與物質資源
建成環境的輸出物管理以及與自然環境的整合設計:
通過設計消除污染並形成良性的生態整合
對建成系統進行從源頭到重新整合的全生命週期設計:
通過設計推動其持續的再利用、迴圈利用和再整合
使用環境友好型的材料、傢俱、裝置、設備,以及可持續再利用、
迴圈或重新整合的產品進行設計:
評估用於設計系統的不同材料的環境影響
通過設計減少生態系統及生物圈維護的使用及對共用的**環境的影響(系統性的整合)
在全生命週期內對系統整體環境整合水準進行整體設計(產品、結構、基礎設施)再評估

C部分 相關思考
何為綠色美學
實踐問題
生態設計的未來:
作為人工一自然系統生物整合設計並行基礎的修復設計

附錄一
與環境問題相關的關鍵性發展事件年表
附錄二
可持續發展
附錄三
裡約原則
術語
譯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