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83,355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商品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简体书 > 村域空間轉型與生活世界的流變--基於川東北壩子社區的個案研究
村域空間轉型與生活世界的流變--基於川東北壩子社區的個案研究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村域空間轉型與生活世界的流變--基於川東北壩子社區的個案研究

作者: 茹婧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9-06-0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312.00
市场价格: RM56.09
本店售价: RM49.92
促销价: RM47.12
剩余时间: 请稍等, 正在载入中...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村改居社區作為中國城鎮化的重要空間載體,空間轉型意味著鄉村生活世界的總體變革。
 
《村域空間轉型與生活世界的流變:基於川東北壩子社區的個案研究》以川東北村域空間轉型實踐為考察主線,透析從空間建構、空間解構、空間分化到空間重構的纏變歷程中,鄉村家庭空間、鄰裡空間和公共空間發生的結構性轉型,以及生活世界呈現的國家化、行政一市場化、多元化、社村化的特徵。
 
在村域空間轉型過程中,權力通過作用於空間,並與空間作為一個關係整體,影響並建構了社區的生活世界。國家、市場、社區三種權力在主導社區生活世界的權重關係中是有所不同的,其演變過程是以國家、市場主導的外生動力與鄉村精英、社村社區內源性動力相互建構的結果,由此形成了從“國家主義”到“社村主義”的空間整合模式。


作者介紹

茹婧,1982年生,華東理工大學社會學博士。現為西華大學社會發展學院社會工作系副教授、系主任,碩士生導師;西華大學“青年學者”,臺灣地區地區大學訪問學者,四川社會學會理事。主要研究方向為空間社會學、社區研究、社區工作等。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村改居社區的空間重構與協同治理研究”(17CSHO15),主持廳級、校級科研專案4項,主研和參與重量、部級和廳級專案6項;在《探索》《山東社會科學》《內蒙古社會科學》《湖北社會科學》等全國中文省級以上期刊發表論文20餘篇,其中被《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社會學)》全文轉載1篇;參編《四川省社會工作人力資源發展報告》(2017)。


目錄

第一章 導論
 
第二章 理論回顧與分析框架
第一節 空間理論:從空間哲學到空間社會學
一、空間哲學:作為他者的空間
二、生活世界與空間社會學的拓展
第二節 生活世界理論:從哲學到社會學
一、哲學視野中的生活世界
二、生活世界的社會學轉向
第三節 分析框架與研究思路
一、分析框架:空間-生活世界
二、研究思路
 
第三章 空間結構與生活世界樣態(1949年以前)
第一節 壩子社區的自然地理空間
一、地理區位
二、生態環境
第二節 壩子社區的經濟-政治空間
一、經濟狀況與階層結構
二、村莊政治與地方運作
第三節 壩子社區的社會空間與生活世界樣態
一、血緣聚居與宗族移民
二、婚姻生育與社會繼替
三、傳統節慶與村莊習俗
小結 “權力的文化網路”與村莊“內卷化”
 
第四章 空間建構與生活世界的國家化(1949-1978)
第一節 鄰裡“機械團結”與生活世界單調性
一、幫工:被動員的互助
二、風俗人情與破舊立新
第二節 社隊生產單元與村落政治-生活共同體
一、社隊生產與日常生活的集體化
二、“繼續革命”與村莊泛意識形態化
小結 政治空間規制與單向度的生活世界
 
第五章 空間解構與生活世界的行政—市場化(1979-1997)
第一節 家庭回歸與生活世界半指標化
一、生產空間與家庭聯產承包
二、生育空間與家庭超生博弈
三、消費空間與恩格爾係數變化
第二節 鄰裡網路與生活世界准市場化
一、互惠解體與經濟理性發育
二、鄰裡交往與面子消費擴張
第三節 村落重建與生活世界弱組織化
一、 基層民主與選舉的形式化
二、 社隊承包與集體經濟基礎
小結 行政-經濟空間發育與生活世界的延展
 
第六章 空間分化與生活世界的多元化(1998-2004)
第一節 土地徵用與空間分化
一、空間分化中的政府、市場與農民
二、地權空間與能人運作
三、空間維權和權力瓦解
第二節 家庭空間裂變與生活世界的碎片化
一、失地:宅基徵用與權益保障
二、還房:居住安置與資本形塑
三、分家:父權式微和個體浮現
第三節 鄰裡空間分異與生活世界的區隔化
一、違規空間搶佔與資本結盟再生
二、社群邊界競合與土客信任缺失
第四節 社區空間懸浮與生活世界的無根化
一、社區日常事務:“難做的群眾工作”
二、社區經濟基礎:集體資產流失
三、社區政治生態:基層權力利益聯盟
小結 經濟空間資本化與生活世界的斷裂
 
第七章 空間重構與生活世界的社村化(2005-2015)
第一節 家庭空間新生與生活世界的世俗性
一、生活空間自主與代際關係平等
二、農民工回流與親密關係圈重建
第二節 鄰裡空間再造與生活世界的內生性
一、鄰裡倫理空間與傳統孝道重塑
二、鄰裡知識空間與高校資源分享
三、鄰裡空間衝突與糾紛調解網路
第三節 社區空間重塑與生活世界的公共性
一、社區制度空間:社規民約的治理功能
二、社區就業空間:資源配置的民生取向
三、社區服務空間:社區共治的空間表徵
四、社區治安空間:基層秩序的自我維護
小結 社會空間凸顯與生活世界的回歸
 
第八章 空間轉型、權力整合與生活世界的協同
第一節 空間轉型與權力交替:生活世界流變的表徵
一、 政治空間與規訓型權力:生活世界的無自主性
二、 行政空間與支配型權力:生活世界的組織延展
三、 經濟空間與分化型權力:生活世界的價值斷裂
四、社會空間與對話型權力:生活世界的共識生產
第二節 權力整合與社村主義:重建生活世界的可能
一、 空間邊界:內生力量與外生力量的整合
二、 社村主義的興起與重建生活世界的指向
小結 空間轉型與權力互構:生活世界的秩序重建
 
第九章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1:訪談物件基本情況一覽表
附錄2:訪談提綱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