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83,363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商品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简体书 > 汽車軟件開發實踐
汽車軟件開發實踐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汽車軟件開發實踐

作者: (德)法比安·沃爾夫
出版社: 機械工業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1-10-0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954.00
市场价格: RM171.51
本店售价: RM152.64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汽車軟體發展實踐》介紹了汽車行業中新的技術發展趨勢、科研成果和所產生的經濟效益,著重說明了車輛電子元件架構、軟體發展和測試,以及與系統審批相關的過程。
 
《汽車軟體發展實踐》的讀者對象主要是從事機電一體化的專業技術人員,希望瞭解車輛電子和資訊技術的大學生和年輕入職人員,為即將出現的行業技術更新做好知識準備和儲備;已從業於汽車行業的專業人員,可根據各自所從事的工作和涉及的技術,選擇性地進行學習。


作者介紹


目錄

第1章汽車電子設備
1.1整車架構
1.2電子控制單元
1.3供電網路
1.4電氣/電子架構
1.4.1電氣/電子架構的功能要求
1.4.2電氣/電子架構的實現技術
1.4.3電氣/電子架構的拓撲結構
1.5電氣/電子架構的設計過程
1.6數位匯流排系統
1.6.1匯流排協定
1.6.2匯流排拓撲
1.6.3數位匯流排系統——控制器局域網
1.6.4數位匯流排系統——FlexRay
1.6.5區域互連網路——LIN
1.6.6數位匯流排系統——面向媒體的系統傳輸匯流排MOST
1.6.7數位匯流排系統比較
1.6.8數位匯流排系統組合
1.6.9訪問流程之間的差異
1.7感測器
1.7.1實體信號的轉換
1.7.2感測器特徵曲線
1.7.3取樣速率
1.7.4感測器分區
1.7.5感測器示例
1.7.6感測器介面說明
1.8執行器
1.8.1執行器介面說明
1.8.2執行器示例
1.9微控制器
1.10可程式設計電路設計
1.11硬體描述語言
1.12記憶體
1.13電能
1.14摘要
1.15學習檢查
1.15.1供電網路
1.15.2匯流排系統
1.15.3感測器和執行器
1.15.4控制單元
 
第2章車輛軟體
2.1軟體要求的一致性
2.2將功能映射到架構
2.3軟體架構
2.4即時操作系統
2.4.1即時系統的要求
2.4.2即時系統的工作流程與狀態
2.4.3即時系統的進程轉換
2.4.4即時系統的時序安排
2.5診斷
2.5.1汽車技術中的診斷
2.5.2自我診斷:車載診斷
2.5.3車間診斷:場外診斷
2.5.4客戶服務中的軟體快閃記憶體刷寫
2.5.5車輛生命週期中的軟體刷寫
2.6網路軟體
2.6.1網路通訊協定的實現
2.6.2通信和功能聯網(連線性)
2.7功能軟體
2.7.1控制單元的功能劃分
2.7.2控制單元區域
2.7.3空調系統控制
2.7.4發動機系統控制
2.7.5轉向控制
2.7.6車門控制
2.7.7分散式功能
2.8與安全相關的系統監控方案
2.8.1基於國際標準的要求
2.8.2系統功能限制與降級
2.8.3軟體程式設計多樣性
2.8.4電子設備中的冗餘
2.8.5看門狗和三個層次概念
2.9跨越廠商的軟體標準
2.9.1發展歷史
2.9.2作業系統示例:OSEK/VDX
2.9.3分散式軟體發展示例:ASAM-MDX
2.9.4系統架構示例:AUTOSAR
2.10摘要
2.11學習檢查
2.11.1架構
2.11.2軟體
2.11.3即時操作系統
2.11.4安全概念
2.11.5標準
 
第3章汽車行業的軟體發展
3.1技術現狀
3.2要求和架構設計
3.2.1收集要求
3.2.2系統要求分析
3.2.3系統架構設計
3.2.4元件要求分析
3.2.5組件架構設計
3.3機械和硬體/電子
3.4軟體發展
3.4.1軟體要求分析
3.4.2軟體設計
3.4.3功能軟體發展
3.4.4安全性軟體發展
3.4.5軟體集成測試
3.4.6軟體測試
3.5元件和系統的集成測試
3.5.1組件測試
3.5.2組件集成測試
3.5.3系統集成測試
3.5.4系統測試
3.6軟體發展的一般流程
3.6.1品質保證
3.6.2功能安全
3.6.3專案管理
3.6.4風險管理
3.6.5供應商管理
3.6.6軟體變更管理
3.6.7軟體配置管理
3.6.8解決問題過程管理
3.6.9軟體發佈管理
3.7基於C語言的人工編碼
3.8基於模型的開發
3.8.1電子元件模型
3.8.2控制電路模型
3.8.3軟體模型
3.8.4基於模型的代碼生成
3.8.5介面代碼的生成
3.9開發工具
3.9.1安全分析
3.9.2控制單元軟體的人工編碼
3.9.3檢查編碼與編碼準則
3.9.4基於模型的開發
3.9.5用於測試的開發工具
3.9.6用於通信的開發工具
3.9.7其他/資訊技術基礎設施
3.10平臺軟體的模組套件
3.11軟體功能的執行時間分析
3.11.1技術現狀
3.11.2影響計算時間的因素
3.11.3測量方法要求
3.11.4混合式計算時間分析
3.11.5軟體環境
3.11.6對軟體功能的分析考慮
3.11.7軟體代碼執行時間的測量
3.11.8最壞和最佳情況的靜態分析
3.11.9測量方法概述
3.12摘要
3.13學習檢查
3.13.1軟體發展
3.13.2程式設計
3.13.3模組化
3.13.4計算時間分析
 
第4章軟體測試
4.1軟體錯誤
4.1.1軟體錯誤的原因
4.1.2由軟體錯誤引起的損失
4.1.3著名案例
4.2軟體測試的基礎
4.2.1測試定義
4.2.2測試流程
4.2.3錯誤概念
4.2.4測試的目的
4.2.5軟體代碼的衡量尺度
4.2.6軟體測試方法和策略
4.2.7測試活動成本
4.2.8其他術語和定義
4.3軟體測試的特徵空間
4.3.1測試級別
4.3.2測試準則
4.3.3測試方法和技術:黑箱測試
4.3.4測試方法和技術:白盒測試
4.3.5測試指標和軟體測試限制
4.4汽車電子中的硬體在環
4.4.1發展歷史
4.4.2測試自動化
4.5摘要156
4.6學習檢查
4.6.1錯誤概念
4.6.2衡量代碼
4.6.3測試方法
 
第5章過程建模
5.1軟體發展過程
5.2瀑布模型
5.3V模型
5.4與應用相關的過程模型
5.4.1原型式模型
5.4.2進化式模型
5.4.3增量式模型
5.4.4並髮式模型
5.4.5螺旋式模型
5.5傳統開發流程概述
5.6傳統過程模型的替代方案
5.6.1統一軟體發展過程
5.6.2極限程式設計流程
5.6.3嵌入式系統的物件導向流程
5.7過程模型應用
5.8改進開發流程:成熟度
5.9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
5.9.1CMMI中的成熟度級別
5.9.2流程應用範疇
5.9.3特定和一般性目標
5.9.4企業組織認證
5.10軟體過程改進的能力和確定SPICE
5.10.1參考和評估模型
5.10.2過程維度
5.10.3過程維度示
5.10.4成熟度維度和成熟度級別
5.10.5成熟度維度示例
5.11SPICE的優缺點
5.12汽車工業SPICE
5.12.1評估原則
5.12.2評估過程
5.13功能安全性
5.13.1電氣/電子/可程式設計電子安全相關系統的功能安全IEC 61508
5.13.2安全完整性等級
5.13.3時間失效率
5.13.4危害和風險分析:危害分析
5.13.5危害和風險分析:風險分析
5.13.6電氣/電子/可程式設計電子安全相關系統的功能安全評估IEC 61508
5.13.7道路車輛功能安全ISO 26262
5.14敏捷式開發方法
5.15成熟度級別和過程建模實踐
5.16摘要
5.17學習檢查
5.17.1過程模型
5.17.2成熟度模型
5.17.3功能安全
 
第6章汽車工業軟體的可變性
6.1示例:具有不同車窗控制的電子舒適性系統
6.2軟體產品線的基礎
6.2.1創建軟體產品線
6.2.2使用軟體產品線
6.3變異模型
6.3.1交叉樹約束的特徵模型
6.3.2帶決定約束的決策模型
6.3.3帶有約束的正交變異模型
6.4可變性實現機制
6.4.1注釋式可變性實現機制
6.4.2組成式可變性實現機制
6.4.3變換式可變性實現機制
6.5對軟體產品線實際應用選擇和使用合適的技術
6.5.1選擇和使用變異模型
6.5.2選擇和使用可變性實現機制
6.6其他軟體產品線方案和技術
6.6.1納入軟體產品線開發的過程
6.6.2特徵模型的專用注釋
6.6.3多重軟體產品線
6.6.4階段性配置
6.7摘要
 
第7章總結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