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83,355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商品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简体书 > 庫切評傳:他與他的人
庫切評傳:他與他的人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庫切評傳:他與他的人

作者: 王敬慧
出版社: 知識產權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01-0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408.00
市场价格: RM73.35
本店售价: RM65.28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本書文本研究的理論基礎主要來自於希利斯·米勒關於小說中的社群理論研究,特別是《小說中的社群》(Communities in Fiction)和《社群的爆燃:奧斯維辛前後的小說》(The Conflagration ofCommunity: Fiction before and after Auschwitz)。米勒在《小說中的社群》中通過具體文本分析提出了被重新定義的現代社會的社群(community)概念。他認為是社群的錯位(dislocation)、分解(dissolution)和爆燃(conflagration)構成了“現代社會最痛苦而嚴峻的證詞(testimony)”。

文學社群的概念不是希利斯·米勒首先提出的,更早可以追溯到雷蒙德·威廉姆斯(Raymond Williams)、馬丁·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和讓·盧克·南茜(Jean-Luc Nancy)等人。但是米勒首先運用這一理論大量分析文學作品,他的文本細讀方式給筆者很多啟發。筆者認真研讀米勒所寫文章,研究他如何用後現代社群理論對特羅洛普、哈代、康拉德、伍爾夫、皮欽翁和賽凡提斯的經典小說進行評論,體會如何識別小說中的社群表現。

對這種虛構的非實體化社群的研究目的,用米勒的觀點說,就是“以新的方式看待自己所在的社群,並做出相應的改變”。筆者遵循本體闡釋的思路,學習和參照米勒的研究方法,著力點在於對庫切文本的比較與分析以及作品與作者的關係研究。研究庫切文本中的社群觀念就是研究他如何在小說維度裡關注當下人類的需求——人性的光輝與堅韌優雅的情懷。本專著分上中下三篇。上篇題目為:庫切——其人; 中篇題目為:庫切——其作品;下篇題目為:庫切——其同道。

上篇主要介紹筆者與之交往、近距離觀察到的庫切,目的是展現一個多維立體的作家庫切。中篇則是通過解讀庫切近些年的文本,特別是他的耶穌三部曲系列,具體剖析庫切文本中具有反思性和批判性的後現代社群觀念建構過程,同時側重從中國學者的角度進行思考和品評。下篇主要針對庫切自己所寫文論,以及他對其他作家的關注,挑選出典型作家,將庫切文本與這些作家的作品進行比較研究。

總體而言,本書主要關注點涉及庫切作品中所提煉出來的有關社群問題的三個方面:移民問題,教育問題,和包容差異的能力問題。文學從來不是被動地傳達資訊,而是主動地在讀者與歷史、個人與社會之間發揮媒介作用,一方面形成人們對自我、對過去、對集體的感知,另一方面影響著未來的人們對當下的記憶。文學使個體記憶為公眾所共有,建構並維持一個社群的文化記憶。筆者希望通過從後現代社群的視角對庫切的文本進行深入研讀,讓其文本中後現代社群的文化記憶得以有效的延展。


作者介紹


目錄

上篇 庫切——其人
第一章 在傳記和《夏日》中還原庫切七幕人生
第二章 庫切訪華實錄與後續
第三單 攝影愛好者庫切
第四章 作為文學批評家的世界主義者庫切

中篇 庫切——其作品
第五章 後現代社群理論梳理
第六章 《耶穌的童年》——家庭教育
第七章 《耶穌的學生時代》——學校教育
第八章 《耶穌之死》——社會教育
第九章 外省人三部曲與耶穌三部曲的互文——從有界到無界
第十章 《等待野蠻人》——從小說以電影

下篇 庫切——其同道
第十一章 庫切文論中的同行
第十二章 庫切與易蔔生——社群中的孤獨者
第十三章 庫切與彼得·凱裡——世界即是他鄉
第十四章 《小於一》——布羅茨基與庫切的文學理念交集
第十五章 庫切評菲力浦·羅斯作品——當社群遭遇瘟疫之災

參考文獻
附錄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