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83,363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商品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简体书 > 土家族喪葬儀式的人類學研究
土家族喪葬儀式的人類學研究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土家族喪葬儀式的人類學研究

作者: 胡覓
出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05-0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528.00
市场价格: RM94.92
本店售价: RM84.48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撒葉兒呵,俗稱“跳喪”,是流傳於清江流域土家地區融“歌舞鼓”為一體的傳統表演藝術,載歌載舞,鼓韻傳神,承載了數千年歷史積澱。每當有老人去世,“人死眾家喪,一打喪鼓二幫忙”,親朋鄉鄰紛紛前來,以一場熱鬧的撒葉兒呵追憶亡人生平、陪伴亡人並為亡人送行。本書試圖回答這樣的問題:在中國的鄉村社會中,類似于撒葉兒呵這樣的紀念儀式如何傳承社會記憶。這裡首先涉及兩個話題,第一個涉及社會記憶的表現形式及其本質,第二個涉及以撒葉兒呵為個案的操演儀式如何擁有和延續集體屬性。

記憶並不是一個新話題。在過去的一個世紀,人類在記憶研究的領域內表現出極大熱情,經過各方專家努力的記憶研究跳出了心理學框架,引領個人記憶研究成為社會記憶研究。在鄉村社會中長時段流傳的紀念儀式撒葉兒呵,已經成為保留和重現過去的載體,是撫今追昔的橋樑;作為一種村寨的集體活動,它兼有個體特徵和集體屬性,型塑了個人與群體之間的關係。即便在心理失憶發生之後,鄉村社會中長時段傳承的紀念儀式也能夠刻寫在身體之上,變成“無言”的操演記憶,成為“撫今追昔”的通道。


作者介紹

胡覓(1988-)
 
女,漢族。中南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講師,復旦大學社會學博士。關注的領域有文化與社會的理論方法、社會記憶、身體表演、民族文化的傳承等。在《民間文化論壇》、《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等學術刊物發表論文數篇。主持並參與中南民族大學科學研究基金資助項目“當代表演理論的形成、發展及應用研究”、南方少數民族研究中心資助專案“民族地區傳統文化傳承研究”等。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