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67,672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文社科 > 社会议题 > 人生大策略:中國不亡,是無天理!胡適談「病入膏肓」的國家
人生大策略:中國不亡,是無天理!胡適談「病入膏肓」的國家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人生大策略:中國不亡,是無天理!胡適談「病入膏肓」的國家

作者: 胡適
出版社: 崧燁文化
出版日期: 2023-08-22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360.00
市场价格: RM54.76
本店售价: RM48.74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論自由:只有民主的政治方能保證人民的基本自由。
  ►論貞操:男子嫖妓與婦人偷漢,犯的是同等的罪惡。
  ►論慈幼:中國小孩的長大全是靠天,全不是人事之功。
  ►論反省:當一個民族不肯學人的時候,它的盛世已經過去了。

  推翻無能的滿清政府後,面對積弊已久的社會問題,
  民族的意志該從何再次凝聚?改革的腳步不能停止……

  ▎一個防身藥方的三味藥
  ——給應屆畢業生的禮物,在臺南成功大學的演講

  ◎問題丹
  問題是一切知識學問的來源,活的學問、活的知識,都是為了解答實際上的困難,或理論上的困難而得來的。年輕入世的時候,總得有一個兩個不大容易解決的問題在腦子裡,時時向你挑戰,時時笑你不能對付它,不能奈何它,時時引誘你去想它。
  只要你有問題跟著你,你就不會懶惰了,你就會繼續有知識上的長進了。

  ◎興趣散
  一個人應該有他的職業,又應該有他的非職業的玩意兒。不是為吃飯而是心裡喜歡做的,用閒暇時間做的——這種非職業的玩意兒,可以使他的生活更有趣,更快樂,更有意思,有時候,一個人的業餘活動也許比他的職業還更重要。

  ◎信心湯
  我們生存在這個年頭,看見的、聽見的,往往都是可以叫我們悲觀、失望的——有時候竟可以叫我們傷心,叫我們發瘋。
  這個時代,正是我們要培養我們的信心的時候,沒有信心,我們真要發狂自殺了。

  ▎打倒名教
  ——不可撼動的中國「宗教」,前仆後繼只為身後留名

  「名」是表物性的,「分」是表我的態度的。善名便引起我愛敬的態度,惡名便引起我厭恨的態度。這叫做「名分」的哲學。「名教」、「禮教」便建築在這種哲學的基礎之上。

  一塊石頭,變作了貞節牌坊,便可以引無數青年婦女犧牲她們的青春與生命,去博禮教先生的一篇銘贊,或志書「列女」門裡的一個名字。「貞節」是「名」,羨慕而情願犧牲,便是「分」。女子的腳裹小了,男子讚為「美」,詩人說是「三寸金蓮」,於是幾萬萬的婦女便拚命裹小腳了。「美」與「金蓮」是「名」,羨慕而情願吃苦犧牲,便是「分」。現在人說小腳「不美」,又「不人道」,名變了,分也變了,於是小腳的女子也得塞棉花,充天腳了。

  ——現在的許多標語,大都有個褒貶的用意,宣傳便是宣傳這褒貶的用意。

本書特色

  許多人渾渾噩噩活在世界上,看不清眼前的道路,甚至不知道自己是誰,只能隨波逐流、漫無目的。胡適認為,社會之所以能進步,是因為人類在思想上不斷成長,傳統文化固然有其優點,卻往往成為改革的桎梏,令人們畫地自限,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勇於提出批判、打破迷信,並為自己的人生做出準確定位。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胡適(西元1891~1962年)


  原名嗣穈,生於江蘇省松江府川沙縣,祖籍安徽省徽州府績溪縣上莊鎮。曾任北京大學校長、中央研究院院長、中國駐美大使、南開大學校董會董事等職,是新文化運動的奠基人與領袖之一。他興趣廣泛,著述豐富,在文學、哲學、史學、考據學、教育學、倫理學、紅學等領域均有涉獵,開風氣之先。倡導約翰.杜威的實用主義方法論,主張「大膽假設,細心實證」、「實驗是真理的唯一試金石」。著有《嘗試集》、《盧山遊記》、《人權論集》等多部著作。


目錄

鑄材成器之方

跟著自己的興趣走

防身的錦囊

從大海沉船上救出自己

歷史科學的方法

新生活

不可躲進小樓

在神道面前瞎說

再造文明的藥方

科學的人生觀

大宇宙中談博愛

一個防身藥方的三味藥

捶煮自然的靈物

少年中國之精神

領袖人才的來源

自由主義

打破浪漫病

研究社會問題的方法

思想起於疑難

行為道德種種

多反省少陶醉

國粹與西化

不要遮羞

歷史留下的思考

五千年英雄悲劇

打倒名教

不必拜倒在孔聖人腳下

我們對待西洋近代文明的態度

兒子一定要孝順父母嗎

慈幼的問題

不要怕社會報復

沒有胃口與信心淺薄

挑起改造社會的重任

女人也是人

男人貞操問題

貞操就是愛情嗎

打破處女迷信

自立的婦人

不老—跋梁漱溟先生致陳獨秀書

不朽—我的宗教

喪禮

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