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67,672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业/教科书/政府出版品 > 文史哲类 > 臺灣政治經濟思想史論叢(卷六):人文主義與文化篇
臺灣政治經濟思想史論叢(卷六):人文主義與文化篇
上一张
臺灣政治經濟思想史論叢(卷六):人文主義與文化篇
下一张
prev next

臺灣政治經濟思想史論叢(卷六):人文主義與文化篇

作者: 陳添壽
出版社: 元華文創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2020-11-1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450.00
市场价格: RM68.45
本店售价: RM60.92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本書第一部分「《近代學人著作書目提要》補述」的文字,是收錄〈胡適1970年代重要著作書目提要的補述〉,與〈近代學人1970年代重要著作與胡適的文化記述〉兩篇。作者係採取圖書館學的研究途徑,和檢證其個人經驗的歷史方法,記述1970年代前後胡適與其他學人之間重要著作的文化互動。
 
  本書第二部分「中華儒家文化」的文字,是收錄〈余英時人文主義的通識治學之探討〉。余英時先生通識史學方面的著作和論述,還有其和胡適自由主義思想,迄今仍深刻影響著後人處事與治學之道。
 
  本書第三部分「中華文化主體性」的文字,收錄〈徐復觀激進的儒家思想與本土化〉一文,敘述徐復觀早期從事的政治與軍旅生涯,及五十歲來臺定居之後,脫離了政治圈的後半生的學術研究與文化評論的生活。 
 
本書特色
 
  從「歷史整合性」與「相互主體性」的思維與研究途徑開展,  
  在解析近代重要學人胡適、傅斯年、梁啟超、林語堂、柏楊等人學術中,
  掌握臺灣全面而宏觀的歷史脈絡流變,開拓讀者更廣闊超脫的思維。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陳添壽(筆名陳天授)
 
  1951年出生於臺灣臺南
 
  簡歷
  臺灣省政府經濟建設動員委員會研究委員
  國家發展研究院諮詢委員
  中華民國企業發展研究學會理事長
  中華國土安全管理學會常務監事
  中華檔案暨資訊微縮管理學會理事
  臺灣日報、臺灣新生報專欄撰述
  中央廣播電台知識寶庫節目主持人
  臺北城市科技大學董事
  先後任教於臺北商業大學、臺北教育大學、空中大學、警察大學等校
 
  現任
  臺北城市科技大學榮譽教授
 
  著作
  《為有源頭活水來》
  《臺灣政經發展策略》
  《臺灣經濟發展史略》
  《文化創意與產業發展》
  《臺灣經濟發展史》
  《臺灣創意產業與策略管理》
  《臺灣治安制度史──警察與政治經濟的對話》
  《臺灣治安史研究──警察與政經體制關係的演變》《文創產業與城市行銷》
  《警察與國家發展──臺灣治安史的結構與變遷》
  《文學、文獻與文創──陳天授65作品自選集》
  《我的百歲母親手記──拙耕園故事》
  《臺南府城文化記述》
  《近代名人文化紀事》(電子書)
  《文創漫談》(電子書)
  《生活隨筆》(電子書)
  《生命筆記》(電子書)
  《臺灣治安史略》(電子書)
  《稻浪嘉南平原:拙耕園瑣記系列之肆》(電子書) 
  《臺灣政治經濟思想史論叢》(卷一):資本主義與市場篇
  《臺灣政治經濟思想史論叢》(卷二):社會科學與警察篇
  《臺灣政治經濟思想史論叢》(卷三):自由主義與民主篇
  《臺灣政治經濟思想史論叢》(卷四):民族主義與兩岸篇   
  《臺灣政治經濟思想史論叢》(卷五):臺灣治安史略


目錄

【臺灣政經史系列叢書】序
自 序
第一部分 《近代學人著作書目提要》補述
胡適1970年代臺灣重要 著作書目提要的補述

一、前言
二、恩師曹昇與胡適掌理的上海中國公學
三、恩師藍乾章及其掌理南港中研院傅斯年圖書館
四、胡適1970年代前後重要著作的文化記述
五、結論

近代學人1970年代重要著作 與胡適的文化記述
一、前言
二、傅斯年殷海光著作與胡適的文化記述
三、梁啟超徐志摩著作與胡適的文化記述
四、林語堂梁實秋著作與胡適的文化記述
五、吳相湘郭廷以著作與胡適的文化記述
六、胡秋原錢賓四著作與胡適的文化記述
七、李敖柏楊著作與胡適的文化記述
八、結論

第二部分 中華儒家文化
余英時人文主義的通識治學之探討

一、前言
二、余英時的學術淵源
三、余英時的史學取徑
四、余英時的儒家思想
五、余英時的人文素養
六、結論

第三部分 中華文化主體性
徐復觀激進的儒家思想與本土化思維

一、前言
二、徐復觀的政治與學術之間
三、新儒家文化的緣起與發展
四、徐復觀激進儒家的本土化思維
五、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