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75,266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业/教科书/政府出版品 > 政府出版品 > 文化研究期刊(第29期/2019春)
文化研究期刊(第29期/2019春)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文化研究期刊(第29期/2019春)

作者: 王志弘,陳東升,莊雅仲,呂欣怡,陳奕麟,黃浩威,羅小茗,郭佳,陳佩甄,鄭亘良,張馨文,姜亞築,劉雅芳,蔡孟哲,梁廷毓,劉世鼎
出版社: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9-12-3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350.00
市场价格: RM53.24
本店售价: RM47.38
促销价: RM46.85
剩余时间: 请稍等, 正在载入中...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本刊為臺灣人文學核心期刊(THCI)與臺灣社會科學核心期刊(TSSCI),並獲2016-2018年科技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人文社會科學期刊綜合類評比:第二級

  1998年年底,一群來自不同學科背景的學者在臺北月涵堂,召開第一次的文化研究年會,會後宣佈中華民國文化研究學會成立,文化研究自此正式成為中華民國學術體制裡的一環,即令在科技部(昔國科會)的規劃中,它至今仍只是一個次領域,而非學門。不過,學會的成立,起碼在建制史的意義上,標誌了一個新興領域的成形,一如新生命的誕生。

  本期的重點之一,便是「文化研究二十年」的專題論壇。與以往類似論壇的設計不同,這個論壇的重心不在於前輩學者對自身學術來路與思想的回望與闡述,而在於接受過「文化研究」薰陶,受其影響與啟發,並對泛亞際文化研究學術體制有相當經驗的年輕學者,他們對自身求學歷程的回顧,關鍵選擇的思考,以及對未來的展望。

  本期的另一個重點是臺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王志弘教授的宏文。再次提醒我們文化與在地的關係,尤其是文化與日常生活以及政經網絡的交織,才是「文化研究」思考文化的關鍵起點。它也提醒我們文化研究與其他領域的對話與交錯。

  本期的兩篇論文也從另一個面向回應了文化研究二十年的發展,即文化理論在不同空間的落地轉譯。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王志弘(Chih-Hung WANG)


  現任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編著有《文化治理與空間政治》與《叛民城市:臺北暗黑旅誌》等書,另有譯作40餘種。

陳東升(Dung-Sheng CHEN)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研究專長包括都市社會學、組織社會學、科技與直接民主、社會創新與社會設計等。

莊雅仲(Ya-Chung CHUANG)

  國立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教授,著有Democracy on Trial: Social Movements and Cultural Politics in Postauthoritarian Taiwan (CUHK Press, 2013)和《民主台灣:後威權時代的社會運動與文化政治》(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14),與Arif Dirlik、廖炳惠合編Taiwan: The Land Colonialisms Made期刊專號(boundary 2,2018)。

呂欣怡(Hsin-Yi LU)

  任教於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研究興趣包括環境人類學、能源人類學、都市人類學。

陳奕麟(Allen CHUN)

  國立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講座教授。近作包括 Forget Chineseness: On the Geopolitics of Cultural Identification (SUNY Press, 2017) 和 On the Geopragmatics of Anthropological Identification (Berghahn, 2019)。

黃浩威(How Wee NG)

  英國威斯敏斯特大學人文學院博士後研究員,著有《戲劇盒與新加坡的社會劇場:文化干預與藝術自主性》(南洋理工大學中華語言文化中心,2011)。

羅小茗(Xiao-Ming LUO)

  上海大學文化研究系副研究員,《熱風學術(網刊)》主編。

郭佳(Jia KUO)

  國立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博士生,研究興趣為戰後東亞左翼及其情感政治、勞工文化與民眾藝術。《人間思想》(繁體版)執行編輯,學術書籍與網站編輯。

陳佩甄(Pei-Jean CHEN)

  國立政治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助理教授。曾任中研院博士後研究員,《破報》執行主編,時報文化出版社編輯。

鄭亘良(Keng-Liang CHENG)

  國立中央大學英文系碩士、香港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博士。現為《新國際》、《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編輯、東海大學社會系兼任助理教授。

張馨文(Hsin-Wen CHANG)

  文化研究博士,目前於印度安貝德卡大學(德里)(Ambedkar University Delhi)心理學系攻讀第二個博士。

姜亞築(Ya-Chu CHIANG)

  北京清華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博士生,專業是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方向為1950年代上海工人文學。

劉雅芳(Ya-Fang LIU)

  上海大學文學院文化研究系博士後研究員。國立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博士。

蔡孟哲(Meng-Che TSAI)

  國立清華大學中文系博士及社會學碩士,現為《文化研究》執行編輯及清大中文系兼任助理教授。

梁廷毓(Ting-Yu LIANG)

  就讀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跨領域研究所。創作主要結合地方調查、研究,以計畫性的藝術行動、文化實踐為主。

劉世鼎(Shih-Diing LIU)

  澳門大學傳播系教授,著有The Politics of People (SUNY Press, 2019)。


目錄

編輯室報告:文化研究二十年
 
學術論文
專題:「文化研究二十年」
臺灣都市與區域發展之文化策略批判研究回顧,1990s-2010s

 王志弘

批評與回應
空間與文化研究分析框架的想像與對話 陳東升
民族誌,文化與地方 莊雅仲
邁向共生的都市 呂欣怡 
 
研究論文
後殖民主義之「後」:超越後殖民想像及底層研究作為批判「理論」 陳奕麟
去殖民、去冷戰與去帝國的閾限性:以波瓦新聞劇場與東亞流行文化為方法的社區即興喜劇《大歹紀》 黃浩威

思想論壇:「文化研究二十年:新世代的展望」
做土的問題:文化研究「建制」在上海 羅小茗 
「臺灣-文化研究」作為第三隻眼:從我的精神與知識構造入手

 郭佳
以誰作為方法?:從文化研究、亞洲研究到臺灣研究

 陳佩甄
再思文化研究教育的政治空間 鄭亘良

 
安身於主體性的想像之外 張馨文
文化研究在臺灣體制化的20週年──我的再學習與再反思

 姜亞築
「文化研究」從哪裡來:一段思想移動/運動的筆記

 劉雅芳
「文化研究」的展望與回望 蔡孟哲
 
實驗書寫
亡魂顯影的思辨:論「靈異影像」與「觀落陰」的視線邊界 梁廷毓
 
評論
中國特色的都市公共空間與地方文化自主性:評介王笛的《茶館: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觀世界1900-1950》及The Teahouse under Socialism:
The Decline and Renewal of Public Life in Chengdu, 1950–2000

 劉世鼎